返回

我要做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节 遇事不决,大搞基建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草原上的春天,来的远比长城内更早。更多小说 ltxsba.com

    刚刚正月,顺德冰雪就已经消融,草原上重焕生机。

    往年这个时候,顺德附近的部族,必定已经在为迁徙做准备了。

    因为,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前往遥远的远方草场,赶赴春季的牧草盛宴。

    时间必须恰到好处。

    不能去的太早,太早的话,牧草还没有长出来,牲畜和人马都得饿肚子。

    也不能去的太晚,太晚的话,牧草就会被其他人的牲畜吃光。

    但今年,顺德附近的人民,就从容的多了。

    过去的这个冬天,汉朝的军队,几乎驱逐和处死了顺德城附近方圆三百里的全部贵族。

    眼看着过去的一个个高高在上,连仰视都有些困难的大人物,被汉朝人送上断头台,而他们的牧场、牲畜和财富,则全部被汉朝官员平均分配给了大家伙。

    谁不高兴呢?

    当然,对于汉室来说,这个买卖也不亏。

    周边各部的牲畜,本就不是自己的。

    拿他人的东西,给自己收买人心,太划算了。

    唯一的问题是——现在,各部的牧民和牧奴倒是都按照长安的意思,予以了解放,也分给了他们牧场和牲畜。

    但问题是如何管理这些人?怎么引导他们?

    这成了一个大问题。

    没办法,只能上军事管制这个政策了。

    所有牧民,统一由军方接管。

    仿照屯垦团的编制,进行编组,这个事情,汉军已经非常熟练了,所以没费多大劲,就在这顺德周围建立起了大大小小数十个乡亭。

    人数多的,有千余人,少的也有数百。

    同时,顺便也对顺德周围的诸胡部族做了一次人口普查,最终统计的结果,让人震惊!

    为顺德为核心,方圆数百里的草原上,竟然有着四万三千多人

    考虑此地,向来是匈奴人的禁脔,匈奴败退后,其本部纷纷逃亡幕北,留下的都不过是老弱病残和杂牌奴隶部族。

    所以,其原先实际人口可能更多。

    而这顺德,不过草原之一隅而已,并非引弓之民自古以来的主要牧场。

    是以,这整个草原的人口规模,很可能超过汉室曾经的预估和设想。

    这让商贾们很兴奋。

    嗷嗷待哺的工商业,现在就缺廉价、皮实可以大量供应的劳动力。

    尤其是冶炼业、采矿业和伐木业。

    奇缺劳动力!

    用汉人,则太贵,也太容易引发舆论抨击。

    你稍微用的多一些,儒家和法家就要喷他们‘伤本逐利’,还‘伤天害理’‘草人命’。

    还是奴工好,没人权,死了就死了,不会有人关注。

    商人们一高兴,军需物资的运输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来。

    在冰雪消融,道路重新畅通后的数日之间,各个商贾就将上千车的物资,运到了顺德城。

    他们的效率,甚至比国家动员起来的民夫效率要高至少一倍!

    没办法,商人们挥舞着五铢钱,大把的赏钱砸下去,运输物资的车夫和民夫们立刻工作效率蹭蹭蹭的狂涨。

    为了多赚一个五铢钱,有的是人,愿意加班加点。

    商贾们,自然也是无利不起早。

    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盛宴!

    从过往的例子来看,等汉军平定幕南,稳固统治之后,国家必然会下无数订单来为幕南地区的开发做准备。

    而这些订单,当然会交给‘勤于王事,忠君爱国’的义商们。

    除此之外,战争过程之中的缴获和俘虏,义商们也可以优先购买。

    而且可以用捐献的物资来抵充货款!

    这就已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

    更别提,郅都还允诺他们,可以让他们参与这场战争,从而可以分润一些军功。

    现在的汉室,钱几乎可以买到一切——除了爵位。

    自元德元年开始,朝廷就收紧了相关的输粟捐爵的口子,马邑之战后,干脆就彻底停止了输粟捐爵制度。

    现在的天下,市民工商各个阶级,唯一可以用钱买到的爵位,只有民爵。

    但这些可以交易的民爵,最高只能支撑到公乘,再想往上升,靠交易或者买卖来的爵位,就无法叠加了。

    将此事做完,郅都就重新将注意力投诸到政务之中。

    在长安的决定没有来之前,他这个护匈奴将军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和建立以顺德为核心的郡县制度。

    这个事情,虽然有着屯垦团的经验,郅都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甚至不费什么力气。

    不过四万三千多人而已,还没有汉室一个上县的人口多。

    讲道理的话,一个中等水平的汉室文官,足以应付这些事情

    而他郅都可是曾经先后做过河南郡郡守和中尉、中郎将、执金吾的男人

    他曾治理过数百万人口的大郡。

    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很轻松。

    但问题是——这个全新的郡县,到底与中国过去的郡县不同。

    这是全世界第一个以畜牧业为根本和支柱的郡县。

    而非是中国内地的那些农耕为主的郡县。

    合理的划分牧场,指导这些人,适应与学习定居生活方式,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好在,楼烦军的军人,在过去四年里,已经完全学会并且懂得怎么经营一个定居的畜牧经济社会。

    在他们手把手的教导下,靠近顺德城百里范围的各部牧民,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定居点的建设。

    现在,就等着少府和太仆的官僚前来,将蓿苜草种子以及各种技术、工具,传授给这些人

    但,在顺德外围的两百里地域的部族,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因为,资源和人手的严重不足,他们至少在今年,还得维持游牧的生活方式。

    而怎么组织和带领这些人过渡好这一年的时间,就又成了难题。

    总不能让这些人呆在原地,好吃懒做吧?

    总得让他们去自己养活自己。

    但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控制,离开汉家的掌握。

    郅都现在就在头疼这个事情

    这批游离在外的人,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其中,成年男丁大约是八千人妇女和孩子约莫占了一万,剩下两千是老弱病残。

    这些人若是不管他们,或者限制他们,不许他们去游牧,那么,肯定会全部饿死的。

    当然,有不少商贾,都表示愿意接盘。

    将他们带回内陆。

    但郅都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些渣渣想干嘛!

    “干脆,让这些人,男丁便为我军输送和保管粮草妇女则缝补和梳洗衣物?”郅都在心里想着,但随即就否定了这个设想。

    因为,汉军不可能带着他们一起行动。

    “或者,搞个工程,让他们去做工?”郅都眼中闪烁着光泽。

    这个主意倒是不错,既然汉家到了这草原上,那自然不会傻兮兮的放任草原,当然会改造这个地区的地理、地貌,改变河流的流向,以此来让世界来适应汉人,而不是跟匈奴人傻兮兮的让自己去适应世界。

    虽然现在,天子已经否定了在草原上屯垦的计划。

    但畜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的嘛。

    在定居点之间挖掘渠道,建设一个个储水的水塘,乃至于沿着容易洪泛的地区建设堤坝,在风沙泛滥之地,植树造林,这些都是选项。

    虽然来此地不久,但郅都就已经为这顺德周围的世界量身打造了一个改造工程。

    首先,在靠北接近浚稽山的地区,大量植树,以阻滞和减弱风沙侵袭的力度。

    植树防沙的事情,在秦代就已经为中国人所知了。

    秦人经营河套地区时,在榆林塞周围植树十余万株,直至今日,榆林塞周围的榆树依然是对抗从河西刮来的风沙的最强大防御。

    毫不客气的说,若无秦人的经营,河套地区的风沙化,现在可能会很严重。

    除此之外,在顺德附近,建立一条供水渠道,以满足顺德城将来对水的渴求,似乎也很有必要。

    不然,未来,顺德若是人口一多,缺水的话,那就麻烦了。

    这样想着,郅都就已经有决定了。

    对法家来说,遇事不决,大搞基建,确实是一个下意识也是理所当然的抉择。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网站无法打开请发送任意内容至邮箱 ltxsba@g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地址:m.ltxsdz.com m.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