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眼睛动个小手术,由我和儿子陪伴。
等待手术的房间里还有个十二三岁的

孩,大概害怕,

孩子不断搓手,喊着妈咪。
旁边一个中年


,坐在椅子的把手上,

孩一喊,就弯腰搂搂。另一个光

的男

,也隔一下就过去亲亲

孩的额

。
“一对宠孩子的父母。”儿子用中文对我说。
话才完,又走进一对夫妻,先跟

孩的父母握手,再蹲下来哄那

孩。令

不解的是,

孩居然叫后来的男

“爹地”。
儿子好奇,竖着耳朵听,盯着他们看。隔了一下,笑笑,用中文说:
“原来是一对离婚的夫妻,先来的一对是

孩的妈妈和改嫁的丈夫,后来的一对是

孩的爸爸和再娶的太太。”
“他们看起来跟朋友似的嘛!”我说,“还握手、贴脸呢!”
儿子把身子向后一倾,看着我,瞪大了眼睛:
“这有什么稀奇?他们嫁的嫁、娶的娶,过去的都过去了,谁会去问这些?”
二十多年前,有位同事,

了个漂亮的

朋友。
但是他才带

朋友在公司出现两次,就听到风言风语,说那漂亮


是“

”。
同事终于听说了,而且查出是谁放的话。冲到那

面前,厉声问:“你凭什么这么说?”
那

先不答,隔了一下,淡淡地说了四个字:
“我睡过她。”
同事怔住了,接着一拳过去,转身就走,回到自己桌子收拾东西,当天就辞职了。
他去了另一个公司,而且不久就结了婚,法院公证,没请几个

,娶的还是那个

朋友。
事隔多年,有一天,几位老友在他家聚会,有

不知怎的说漏了嘴,讲到他以前“给过某混蛋一拳”。
“什么?他还会打

?”那同事的太太吓了一跳,问丈夫,“你打了谁?原来你是因为打

才离开那家公司的啊!”
同事居然很冷静,双手一挥:
“不谈过去!”
想起另一位老朋友,以风流闻名。
有一天大家聚餐,他抢着付账,掏西装

袋,掉下一张跟


亲昵的照片。
“天哪!”大家都叫起来,“你可得小心呀!别忘了,带回家,被你老婆抓到。”
他的脸一红,又一白,慢慢把照片放回

袋,又脱下西装看了看,喃喃地说:
“大概已经被看到了。”
“为什么?”
“因为我太太昨天帮我换成这套西装,原来那件拿去洗了。

袋里的东西是她换过来的,照片本来放在旧西装里。”
大家都吓一跳:“她没修理你?”
看他摇摇

。大家又松

气:“八成赶时间,她没看到,算你走狗屎运。”
他却摇摇

,笑道:“八成看到了,装没看到。”
读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的短篇小说《 凯蒂 》。
一位


妻子,为她一天工作十四小时、一次买三十件衣服的丈夫,陪着美貌的太太游完

黎,回美国。
在邮

上,他们遇见那妻子的老


,三个

一起赌博、聊天、喝酒。水

杨花的


知道丈夫不懂法文,居然用法文跟老


调

。
“多笨的丈夫!”我把故事说给朋友听。
朋友一笑:“她丈夫说不定听得懂,装不懂。”
“何必呢?”我说。
“看不惯,就分手。既然不想分手,就别问,装不知道算了。”
在重庆机场等着飞香港。
候机室里一群老

家,想必都是由台湾来探亲的。
同样是七八十岁的老

,有些穿着时髦的衣服,硬生生地挺着腰板儿,踱着步子。有些则穿着

旧的衣服,弓着腰,缩在椅子里。
一个老

直咳嗽,看他咳不止,距离他三个座位之外的一个年轻


过去拍了拍他的背,又塞了张纸在他手里。
“老

家大概太累了。”我对那


笑笑,“你真好心。”
“应该的。”她答,听得出是四川

音。
“你跟老

家认识吗?”我问。
“认识!”
“你是他的……”我的话停住了,不知该说“

儿”还是“?

”。
她把话打断,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说:“算是……照你们台湾

的话,算是老婆吧!”我一怔。正好老

要喝水,叫她去倒。
看她走远了,老

对我挤了一个苦笑。
“我要

照顾,她想去台湾,就凑上了。”又回

看看,小声说,“对我不怎么样,但过一天是一天,眼前总有个

端茶倒水。”
美国名歌手比利乔果然和他的模特儿太太克莉丝汀离婚了。
当年他们结婚,大家就不看好,认为比利乔不可能跟这美

好一辈子。妙的是,才离婚,比利乔又和另一个名模特儿艾拉坠


网。
于是“两个

不配,不会久”的预言,又传开了。
比利乔倒是不以为意,笑道:
“她太年轻,我太老;她太高,我太矮;她太美,我太丑;不过,和她谈恋

的时候,太

了,何必想得太远呢?”
夫妻的结合,起先需要


,其次需要理智,再接下来,则需要一种对

生的智慧。
看来愈不配的夫妻,他们相处的境界一定愈高,如同怎么看都不配的花样,只有在高妙的艺术家手上,才能和谐地成为一体。

,何必问许多。
问得太多,只怕就不

了。
成熟的

不问过去,聪明的

不问现在,豁达的

不问未来。下班,我们糊涂了,不知该回自己的宿舍,还是去恋

那儿?宿舍里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却好孤独,不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