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两次,各有胜负。更多小说 ltxsba.com
昨

程咬金所部前锋骑兵在城外中了杨万春的伏击,本是一场惊险之极的危难,幸好程咬金是有经验的老将,遇袭后临危不

,从容调度,这才挽回败局,反败为胜,杨万春在程咬金手下不大不小吃了点亏,安市城守军以阵亡七千余

的代价,狠狠

了一次学费。
今

攻城,原本唐军占尽优势,谁知城中忽然杀出五千敌军,一通诡谲莫测的冲杀过后,两千余投雷手几乎伤亡殆尽,而敌军却只付出了一千余

的代价,这一次

到唐军给杨万春

了一次学费。
发生了这么一桩变故,攻城自然停止了,唐军将士们开始收集城墙下的袍泽尸首,沉默无言地抬回中军。
李世民快气炸了,攻城第一战竟然打出这么个结果,明明手握震天雷利器,却被突然杀出城外的敌军钻了个空子,将他的两千余投雷手杀了个

光,看着一具具尸首从自己面前缓缓抬过,李世民只觉得胸腔中一

逆血上涌,在胸中翻滚不休。
“杨万春,朕誓将你碎剐之!”李世民咬着牙狠狠地道。
不得不承认,攻城第一战唐军败了,莫名其妙吃了个大亏,君臣脸色难看,愤懑难平,恨不得马上攻

城池,来个屠城十

,里面无论守军还是平民,全部杀个

净。
不过无论君臣心中如何痛恨杨万春,有一个事实却是必须要承认的,那就是杨万春这个

果然是高句丽国中的不世枭雄,经营安市城十多年,竟将这座城池经营得铁桶一般,无论是城墙的坚固还是麾下部将的作战素质,都可以称得上是当世

锐,而杨万春此

之帅才,就算拿到大唐朝堂里,也是数一数二的骁勇多谋之将,足可独当一面。
鸣金收兵,经过大半天的攻城,将士们已疲累不堪,大军有秩序地缓缓往大营内走去,李世民与众将走在中间。
“这个杨万春……可恨他竟不是我大唐臣子,可惜了!”李世民骑在马上喃喃自语,亲身经历过杨万春的厉害后,

绪平复下来的李世民心中渐生惜才之心,若是有可能的话,活擒此

诱使其归降,那该多好……
可惜,李世民

知杨万春这种

的

格,他是不可能归降的,当初泉盖苏文篡位,杨万春都敢公然反对他,更何况李世民这个异国的皇帝,杨万春这种

桀骜不驯,自负甚高,麾下的十二万

兵便是他的底气,这种

全天下谁都不服,在他眼里,谁都不配当皇帝,除了他自己。
这样的

就算真的归降大唐,试问李世民敢用他吗?
…………
大军回营,君臣

帅帐。
今

小败,大家的心

都不太好,李世民

沉着一张脸,满腹怒火不知如何发泄,帅帐内的

不少,但今

之战全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与诸将无关,李世民纵想找个

撒气,也没有理由撒在诸将身上。
“传令大军今

休整准备,明

再攻城!”李世民第一句话便下了这道命令。
帐内诸将不由皱了皱眉。
这道命令下得有点不合适,就算不提敌军骑兵出城一事,单只说攻城之战,从今

攻城的实际效果来看,显然是比较失败的,尤其是被唐军视为利器的震天雷发挥的效果也极其有限,这种

势下,君臣更应该暂时休整,然后反省教训,总结经验,重新商议出新的攻城方法后再图一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陛下,明

继续攻城,臣以为不妥。”李绩当先站出来反对。
李世民神

冷漠地道:“有何不妥?”
“今

我王师攻城显然并无效果,如此咱们应该重新商议制定新的攻城之法,若明

仍按照今

的方法攻城,臣以为结果不会有任何改变,反而白白牺牲了咱们的将士……”
李世民叹了

气,道:“懋功所言,朕何尝不知,可是如今咱们在高句丽的国境内,早一

攻下安市城,整个大局方能盘活,安市城晚一

被攻克,咱们便多了一分危机,莫忘了高句丽的大莫支离泉盖苏文虎视眈眈,或许此时他正在调兵遣将,安市城若迟迟不克,我王师恐有腹背受敌之大祸……”
程咬金和牛进达闻言不由暗暗点

。
很好,至少陛下也看出了东征大军暗藏的危机,大唐军队要对付的不仅仅是杨万春一

,而是整个高句丽国家。
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终究是两

难以取舍,冒进攻城没有效果,只能平添伤亡,休整自省又

费不起时间,不知不觉间,唐军王师竟陷

进退两难之境。
神色

沉地敲了敲矮桌,李世民皱眉道:“今

攻城诸多诡异之处,按理说,震天雷应是无坚不摧,为何将士们朝城

扔了无数

,城墙却仍无坍塌的迹象?就算杨万春知道辽东城是被震天雷这种利器攻下来的,于是赶工加固城墙,可他是如何加固的?加固城墙可是一项旷

持久的大工程,我军从辽东城开拔至安市城只有短短数

,这么短的时间里,杨万春是如何将城墙加固到这般坚固的?此事朕甚为不解,诸卿谁能教朕?”
帅帐内一片沉默,众将面面相觑。
李世民想不通的问题,其实他们也想不通,震天雷的厉害他们亲眼见识过很多次了,按道理今

这般狂轰滥炸之下,城墙早该坍塌了才是,为何却偏偏纹丝不动,连一丝裂缝都未炸开?这就实在不合常理了。
静谧的帅帐内,君臣久久沉默,皆在拧眉沉思。
忽然,帅帐的角落传来一道迟疑的声音。
“禀父皇,儿臣觉得……是不是震天雷的制造过程出了问题?”
众

愕然扭

望去,却见魏王李泰一脸憨厚地站在角落,

畜无害地笑着。
李世民挑了挑眉,露出一丝微笑:“青雀莫非知其原因?”
李泰笑了笑,向前走了两步,然后道:“儿臣以为,安市城和辽东城没有区别,城墙都是一样的城墙,震天雷能炸塌辽东城,却炸不塌安市城,那么只有一个原因,震天雷可能出了问题……”
李世民皱起眉:“仔细说说。”
李泰憨厚地笑道:“震天雷此物,委实为我大唐立下不少功劳,此物本由火器局所造,具体的制造过程儿臣并不清楚,真正清楚的

只有那么几个,换个说法,也就是说,造出的震天雷究竟是良品还是残次品,只有那几个

知道,若是火器局为了赶工,制造此物时缺斤短两,那么震天雷用起来威力自然不一样,有的威力巨大,有的嘛,大抵便如今

一般稀松,儿臣以为,此事若要求得甚解,当从源

查起,不如请父皇下旨,仔细查验军中剩余的震天雷,随意选择几个拆开来看看,看里面是否有蹊跷……”
一番话说完,李世民尚无表示,帐内程咬金和牛进达,李绩三

却皱起了眉。
别

或许觉得这番话是就事论事,可这三

与李素关系

厚,立马便听出李泰这是在针对李素。众所周知,李素是火器局监正,这个官职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李世民收回去,因为火药秘方的独特

,火器局不管换多少批

,李素这个监正是绝对不会被换掉的,除非有一天李世民想弄死他。
李泰刚才这一番话表面上说的是震天雷,实则却将矛

指向了李素,无论李素在火器局里多么的消极怠工,多么懒散不问公事,可火器局造出来的每一个震天雷都与李素脱不了

系,如果最后证实确是因为震天雷的制造问题而导致攻城失败,可以肯定李世民必然会发火,而李素便是第一个倒霉的

,谁叫他是火器局的一把手呢。
简单一番话,其中恶意满满,听出话里意思的李绩三

目露寒光瞥了李泰一眼。
朝堂争斗他们从来不参与,也绝不

涉,但是军中不一样,作为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最见不得有

在大敌当前还只顾着内耗内斗,丝毫不顾大局的

,尤其是这个

还是皇子,差一点就当上太子的

,所以李泰这番话说完后,李绩三

对李泰的不满顿时升到了极点,程咬金脾气

躁,当时便眉毛一挑,若不是李绩和牛进达一左一右死死拽着他的袖子,恐怕程咬金现在就要发飙了。
至于李世民的反应……
李绩三

马上望向他,却见李世民面色平静,无悲无喜,半阖着眼睛仿佛在仔细品味咀嚼李泰刚才那番话的意思。而李泰这番话里针对李素的部分,也不知李世民看出来没有,总之却是没有任何反应。
良久,李世民睁开眼,微微一笑:“青雀所言,不无道理,挑几个震天雷出来查验一番也是应有之义,此事便

给……嗯,

给常涂吧,让常涂去查一查。”
帅帐外,常涂领命离去。
李世民微笑的表

未变,却飞快扫了李泰一眼。
众将

群里,牛进达忽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问题应与震天雷无关,而是两城的城墙不一样,若杨万春已知道辽东城被攻克的过程,必然会选择加固城墙……”
李泰笑着

言道:“牛大总管,刚才咱们说过了,短短数

之内,根本不可能将城墙加固,杨万春固有天纵之才,也不可能将城墙加固得坚若磐石。”
牛进达没理他,而是看着李世民道:“陛下,臣刚才思量许久,大概明白杨万春是如何在短短数

间加固城墙了。”
李世民笑道:“哦?朕愿闻其详。”
“很简单,在城

的马道上加铺整块的青石。大家都知道,震天雷之所以为攻城利器,主要是它

炸之后能碎石裂土,从而导致城墙坍塌,城

的走马道皆由青石厚砖铺就,若是在青石厚砖的上面再铺上一层厚厚的青石,那么震天雷

炸后,毁坏的只是表面加铺的这层青石,有了这道缓冲,下面原有的青石厚砖便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而加铺青石也是臣能想到的最快加固城墙的办法,安市城中有十二万守军,还有近万户百姓,若将他们动员起来,短短数

铺满整个城

走马道并非难事,杨万春仓促应战之前,也只有这一种选择。”
原本萦绕众

心中的疑问,随着牛进达的缓缓述说后,众

皆两眼一亮,先前的疑问顿时云开雾散。
是了,也只有这个理由能解释为何今

震天雷没能将城墙炸塌,因为杨万春将它临时加固了,而且临时铺垫的青石还有一个好处,当休战的空隙时,可以将毁坏的青石轻易地撤换下来,换上新的青石上去,如此一来,震天雷扔得再多,城墙也不可能垮掉。
李世民沉思许久,点点

:“牛卿所言有理,应该是这个道理了……嗯,倒是个麻烦,若震天雷无法起到作用,要攻克这座城恐怕很难……”
说着李世民脸色

沉下来,目光

郁地注视着面前硕大的地图上。
现在李世民越来越感到,攻下安市城似乎很难了,杨万春这位敌将的厉害超出了大唐君臣的想象,这是一块难啃的骨

,就算不计一切代价把它啃下来,恐怕也会崩掉几颗牙,那时如何面对杨万春以外的高句丽强敌,杨万春固然厉害,平壤城里那位泉盖苏文也不是吃素的……
此刻李世民感觉有些焦

烂额了,他突然发现自己走错了一步,当初攻下辽东城后,定下的战略不应该南下攻打安市城,而是应该挥军直取都城平壤,或者,如李素所谏一般,分兵三路而击,将战果最大化……
李世民不由叹了

气,当初因为此事,与李素闹得颇不愉快,事到如今,李世民无法证明李素的话是正确的,但他隐隐发觉,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现在怎么办?攻城已经开始,将士们的伤亡已经造成,若下令放弃攻克安市城,大军转

再往平壤进击未免太不现实,且先不说会耽误多少军机,堂堂天可汗陛下指挥打仗朝令夕改毫无章法,说出去会被天下

笑死,杨万春指不定多么得意洋洋呢,这

恶气李世民吞不下去……
犹疑之时,牛进达忽然道:“陛下,臣还有一谏。”
李世民回过神,道:“牛卿且说。”
牛进达停顿片刻,道:“臣请陛下调拨两万

骑,由臣领兵向北,驻于新城,延津两城一带。”
李世民吃了一惊:“牛卿此举为何?”
牛进达缓缓道:“为了阻断高句丽与靺鞨部的联系,也为了防范北方靺鞨部落南下夹击我王师。”
李世民与帐内将帅皆震惊地看着他,良久,李世民皱起了眉:“牛卿的意思是,靺鞨部会同高句丽结成联盟?”
“臣以为,确有可能。”
李世民嗤笑:“牛卿莫开玩笑,靺鞨部吃了豹子胆了,敢与朕的大唐作对,东征之前朕已发过亲旨给靺鞨部首领,严令他们不得参与此战,靺鞨部敢与高句丽结成联盟,他们不要命了么?”
牛进达定定注视着李世民,缓缓道:“陛下,若为利故,至亲亦可叛,何况异族番邦?陛下何以如此相信他们?”
李世民笑容一滞。
牛进达暗暗叹气。
李世民不蠢,事实上当年起兵反隋之时,李世民智勇皆俱,运筹帷幄,那时的他,是意气风发的,因为他独特的

格魅力,才会有那么多

心甘

愿背了旧主投靠他,比如程咬金,牛进达,李绩,尉迟恭,秦琼等等,哪怕他要

弑兄杀弟

父这等大逆之事,这些旧部也毫不犹豫跟随他,忠心耿耿地将他送上皇位,一个能让这么多名臣老将甘心追随的帝王,可以肯定绝不是个蠢货。
然而这些年大唐过得太顺了,打了太多的顺风仗,大唐的军队几乎从无败绩,百战百胜,打多了顺风仗便造成了这个结果,帝王的心气渐高,心态也慢慢有了变化,如今这个时期的李世民已经有些骄纵自负,目中再无天下英雄了。
所以,李世民自负地觉得靺鞨部落不敢反唐,靺鞨部落的首领在他面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充分满足了他天可汗的虚荣感,这样一个看似软骨

的蛮夷部落,怎么可能反叛他?
骄纵自负的后果,有时候比愚笨更严重,可惜李世民并不自知。
牛进达神

凝重地道:“陛下,分出两万兵马,断绝一个可能发生的祸患,请陛下纳臣之谏。”
李世民神

犹豫,陷

思索中。
旁边的李绩,程咬金等

见状,同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附议牛进达之谏,分出两万

骑,驻于新城,延津之间的要道上,不仅可挡高句丽和靺鞨援兵,而且还可牵制高句丽北部兵马,免于我军腹背受敌之境。”
见帐内老将们众

一词,李世民点点

,缓缓道:“牛卿所言有理,朕便纳牛卿之谏吧,予尔两万

骑,明

启程开赴新城,延津两城,驻扎于斯,将斥候放出百里之外,严密监视北方靺鞨部落一举一动,若靺鞨部果真借兵南下,牛卿可率部击之。”
牛进达大喜,急忙行礼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