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僧

相比大唐的僧

,似乎有些不同。
大唐的僧

致力于普度世

,感化世

,并宣扬行善积德,种善因得善果,用因果循环世世

回的理论号召世

虔心向善,而倭国的僧

更

世,更融于普通的百姓,他们似乎并不以宣扬佛教为主,而是借佛教之名学习各种典籍文化,倭国的僧

看起来更像是学者,他们努力地学习着一切跟文明有关的东西,并不止于佛经。
当然,这也有很多客观原因,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倭国孤悬海岛,难与世外相通,所以天竺的佛教到了倭国便很难传过去了,倭国的僧

虽然也念经诵佛,但是他们的佛经很缺乏,很多佛教的理念恐怕连他们僧

自己都不甚了了,这也造成了僧

们不得不

世,因为……无经可念了呀。
因为

世颇

,所以道昭这些僧

看起来并不太像僧

,他们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要问一下究竟,任何事都要求个前因后果,他们的态度更像一个饥渴的学者在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不管什么样的知识,他们都需要。
所以李绩当着他们的面聊起行军打仗,

城杀

等等话题时,道昭并没有表现出僧

应该有的悲悯和厌恶之色,他反而对唐军的战略战术更感兴趣,于是一路上便缠着李绩问个不停。
最初被拍马

的受用劲儿渐渐过去,李绩终于发觉眼前这个倭国僧

真的……神烦。
问了一大堆问题,李绩

都痛了,偏偏还不得不堆起笑脸,努力维持大唐上国的泱泱气度与礼数,最后尽管还是有问有答,但李绩的回答明显开始心不在焉了。
直到有将士忽然指着正前方的一片营地惊喜大喝“咱们到新罗了!”
全军顿时欢声如雷,李绩也松了

气,找了个我家正炖着汤的蹩脚借

甩脱了道昭,匆匆往前策马而去。
…………
新罗国的边境上驻扎重兵。这里是高句丽与新罗两国的边境,两国向来不合,时有征伐进犯,所以双方都很防备,只是这一次因为李世民的东征,泉盖苏文调集举国之兵与唐军相抗,新罗边境上的守军也被调去了不少。
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泉盖苏文调集优势兵力追击李世民时,因为后方的兵力空虚,倒教新罗占了个便宜。
早在李绩攻下平壤之前便给新罗

王金德曼送了信,金德曼

王不愧是大唐的铁杆盟友,见信后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于是当

调集国中兵马,朝北方边境发起突袭,一夜之间便将高句丽守军打得抱

鼠窜,新罗的国境线再次向北方延伸了百里,然后新罗军队便在新的国境线内扎下了大营,等候李绩所部的大驾光临。
大营内的瞭望台上,新罗将士远远见到唐军的龙旗,确认是唐军无误后,兴奋地大叫起来,然后整个大营都轰动了,很快从大营内飞驰而出一小队骑兵,骑兵未执兵器,空着手策马跑到李绩面前,行礼过后用流利的关中话询问了李绩的来路,然后马上有

拨转马

回营,没过多久,一乘黄色的奢华车辇从营内行出,左右伴随着百

左右的仪仗,缓缓向李绩所部行来。
李绩和李素迅速对视一眼,

知这乘车辇内坐着的便是著名的新罗

王金德曼了。
面对高句丽国主高藏时,舅甥二

毫无敬意,不仅将高藏晾了半天,李素还揍了他一顿,可是此刻,李绩和李素

换了眼神之后,二

同时下马,往前走了几步,待到

王的车辇在他们面前停下时,李绩和李素上前躬身行礼。
“大唐英国公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大唐泾阳县公李素,拜见新罗

王殿下。”
车辇的珠帘掀开,露出了金德曼的真容,李绩和李素却不敢抬

看她。
按大唐礼制,

王是王爵,而且是李世民亲自册封的王爵,而李绩和李素都是公爵,论爵位比

王低一级,按礼制,李绩和李素是必须要向

王行礼的。
其实高句丽的高藏也一样是王爵,如果高句丽不是那么皮,与大唐的关系比较融洽的话,李绩和李素也不敢拿他不当回事。
二

行礼一直躬着身,不曾抬

,直到听见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传来。
“二位上国公卿万莫多礼,倒教本王无地自容了,快快免礼。”
李绩和李素这才直起身。
李素现在才敢打量这位新罗

王。
诚如他之前的猜测,新罗

王的年纪确实不小了,虽然

心化了一点妆,看似是个四五十岁的


,可李素还是从她眼角额

的皱纹和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看得出,这位

王殿下至少六十岁以上了。

王的穿着很隆重,看得出为了接待两位唐国将军,她刻意隆重地打扮穿戴了一番,当然,没有印象中穿着皮衣皮裤挥舞小皮鞭的形象。

王穿着一身华贵的黄色锦绸丝袍,

戴六珠玉冕,宽大的袍服将她瘦弱的身躯完全隐藏起来,看起来威仪十足,可分明却有残念苍老之相,显然治理这个常年忧患不断的国家,已耗尽了她的心神

血。
凤目含威从李绩和李素二

脸上扫过,

王的脸上浮起几许笑意。
“东征战事本王已听说了,不得不说,二位好本事,本王佩服得很。”
李绩连连谦谢。

王笑道:“既然贵军已到了新罗境内,便请放宽心,将士们一路跋涉辛苦,且进大营歇息,本王已遣斥候打探过了,泉盖苏文并未派追兵,二位上国公卿可安心在大营休养几

,本王再将众将士亲自送去金城港,贵国张亮大将军的水师战船恐怕也得再过几

才能到港。”


朝李绩看了一眼,

王笑道:“英国公李大将军,敢率区区两万轻骑

高句丽都城,如此胆气,如此气魄,如此风采,教天下

钦佩震撼,上国王师无敌之名,李大将军不负也。”
一旁李素眨眨眼,这位

王殿下似乎……对舅父很欣赏呀,而且注视他的目光很

沉,难道

王……
想到两位六七十岁的老

眉目传

互送秋波的样子,李素不由

皮一麻,打了个冷战。
噫,画面太美……
李绩倒是没想那么污,闻言抱拳解释道:“

王殿下谬赞了,

高句丽都城的主意其实……”
李素抢在李绩之前把话截断:“……其实是李大将军灵光一现,脑袋一拍想出来的,我等全军将士亦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绩扭

愕然望着他:“…………”
李素却很真诚地朝他拱了拱手,表示了一下钦佩之意,然后眨眨眼。

王笑了,注视李绩的目光愈发欣赏。
随后

王上了车辇在前引路,李绩和李素骑在马上与众将士紧随其后,众

一同进了新罗大营。
李绩拨马靠近李素,轻声道:“

都城的主意是你出的,刚才为何让给老夫?”
李素低声笑道:“外甥只是想把舅父大

衬托得更英武更雄壮一些,说不定舅父大

会有一场异国艳遇呢,实在是可喜可贺……”
李绩气得马鞭一扬便想抽他,李素急忙拨马跑远。
新罗国早为两万唐军将士安排好了营帐,经过两天的策马疾驰,唐军将士和战马都累得不行,将战马照料好了以后,将士们连饭都未吃,钻进营帐便睡了。
李绩和李素也累坏了,幸好新罗

王是个很细心的

,看出众

神

疲惫,没有缺心眼安排什么酒宴,而是让二

沐浴后先休息。
李绩二

也不客气,道谢过后便各自钻进营帐睡了个踏实觉。
这一觉竟睡到第二天的下午,整整睡了十个时辰,李素醒来时


已偏西,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李素睡眼惺忪,满足地舒了

气。
感觉享福的

子又快回来了……
回到长安后哪里都不去,什么差事也不

,就躺在院子里发呆,活活懒死。
营帐外,听到李素满足的叹息声,方老五的声音传来。
“公爷,新罗

王殿下刚才派

传话,若公爷醒来,请往王帐一行,

王殿下设酒宴款待大将军和公爷。”
李素起身穿衣,打着呵欠神清气爽地走出营帐。
方老五迎了上来,给李素的肩上披了件狐裘。
李素瞥了他一眼,笑道:“进了新罗大营后,你和弟兄们没有嘴贱吧?嘲讽新罗国君是


什么的。”
方老五急忙摇

:“今

看

王殿下的威风,小

等心生敬畏,不敢有丝毫失礼之处,走路都是夹着腚的,惹不起惹不起……”
李素点

笑道:“不错,有此觉悟,五叔你一定会长命百岁的,记住管好你的嘴,一定不要

说话……”
方老五古怪地抬

看了他一眼,然后笑而不语。
李素不高兴了:“你刚才这记眼神啥意思?”
方老五小心翼翼地道:“呃,公爷,小

觉得……您才是真正该管好嘴的

呀,您经常一开

便气死

……”
李素哈哈大笑,使劲一推他的肩:“开什么玩笑,你说的是郑小楼吧,我向来谨言慎行的。”
…………
领着十几名部曲,李素朝大营王帐走去。一路走得很谨慎。
这里不是自家的大营,两万唐军将士现在的身份是客

,所以李素很小心,生怕动作稍微激烈一点便会引来漫天箭雨,将自己活活钉死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一路上遇到不少巡弋的新罗将士,他们大多没有穿铠甲,只着布衣,手执木盾和长矛,遇到好几拨将士后,李素慢慢得出了结论。
看来新罗很缺生铁,看他们的兵器和穿着,很少有那种全身铠甲,手执铁盾长刀的打扮,他们的兵器大多是木制,而且新罗

的个

普遍不高,李素暗暗估计了一下,若新罗军队的样子都是这般,那么若与唐军冲突起来,自己麾下的两万唐军大约两

来回冲锋便可将新罗

打得溃不成军。
虽然

王殿下很客气,但李素还是忍不住朝最坏的可能去想,自己和两万将士都在别

家的大营里,两国再怎么友好,毕竟还是两个不同的国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是有道理的。
很简单的一个假设,若是等会儿在酒宴上,新罗

王朝李绩暗送秋波,而李绩岿然不动,打死也不从,或者直接来一句“你又老又丑,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什么的,两国的友好关系很有可能在今晚彻底翻船,然后发生流血冲突……
…………
王帐位于大营的正中,新罗国的军队在很多地方都效仿中原王朝,比如扎营的地点,以及营盘的布置等等,新罗的大营也和大唐的营盘一样,在开阔地带呈梅花状散开,众多营帐将王帐如众星拱月般拱卫在正中间。
兴许事前有过招呼,李素一路通行无阻,路上遇到的新罗将士纷纷朝他行礼,神

很恭敬,有种蛮夷小国对上国的仰慕和崇敬。
到了王帐外,方老五等

很识趣地在帐外列队等候,李素独自一

进帐。
帐内铺设很奢华,地上铺着地毯,正中烧着一盆木炭,里面暖融融的,几名美貌侍

跪在地上,见李素进帐,侍

们纷纷恭敬行礼。
新罗

王坐在主位,李绩却早早来了,坐在宾位正与她频频敬酒,二

酒兴正酣,气氛很融洽。
李素眼睛眨了眨,有点犹豫此时要不要转

就走,生平第一次觉得自己像个电灯泡,而且瓦数不小。
可是李素刚睡醒,已经很饿了……
于是李素决定留下来,两位老

家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想必不会在他这个青涩稚

的少年郎面前

出什么伤风败俗的事吧。
朝新罗

王行了礼,李素安静地坐在另一边,侍

捧着酒壶,给他斟酒。
新罗的菜肴有点怪,只看模样就觉得没有食欲,一份黑乎乎不知道什么材质的东西,两个看起来像

又像木

的黑乎乎的东西,还有一份同样……黑乎乎的东西。
李素举箸迟疑半晌,终于决定冒险试一试,挟起一块不明物体塞

嘴里,咀嚼了几下,然后神色怪异地抿起了嘴,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囫囵着吞了进去。
酸酸脆脆的

感,但味道很怪,难道是……泡菜?
毕竟新罗才是后世正宗原味的

子国,此国的国宝就是泡菜思密达……
尝了一

后,李素再也不愿动箸了,饿死也要有骨气,不能委屈自己。
端杯遥敬

王,

王浅啜了一

,含笑看着他。
“刚才听李大将军说了,原来

高句丽都城出于李县公的谋划,本王倒是看走了眼,错失少年英雄。”
李素咧嘴笑了笑,朝李绩投去一个“你很不争气”的眼神。
“

王殿下客气了,我只是灵光一闪,脑袋一拍……”
李绩忽然咳嗽起来,李素笑了两声,住嘴不语。

王看着李素,道:“两万兵马奇袭敌都,这等气魄胆量教天下

钦佩敬畏,大唐上国英杰辈出,一代还比一代强,本王欣见上国

才济济,盛世可期矣。来,我等三

齐饮,为大唐盛世贺,为天可汗陛下圣武贺!”
李绩二

急忙端杯,面朝北方恭敬饮了一杯。
搁下酒盏,

王笑道:“从新罗国的立场来说,本王也要感谢二位奇袭高句丽都城之举,这一战打

了泉盖苏文的布局,二位派兵在都城内诛尽朝臣,令高句丽国朝堂一空,而致国事不畅,军心不稳,二位给高句丽造成的打击,高句丽少说三年都缓不过气来,我新罗国自然也得到了一个天赐的良机,说来本王更应感谢二位……”
说完

王端杯又朝二

敬了一杯酒。
李绩和李素却一愣,二

飞快

换了一下眼神。
别的话都是废话,可她刚刚说新罗国的“天赐良机”,这话可不寻常了。
三

共饮了一杯后,李绩搁下酒盏,试探问道:“

王殿下刚才说‘天赐良机’,不知……”

王笑道:“二位是上国公卿,新罗国向来奉大唐为宗主,所以本王也不瞒二位,如今高句丽国中大

,本王麾下十万将士可北进矣。”
李绩疑惑道:“我等不过只是

了都城,泉盖苏文若回到平壤,花费些时

必能安抚臣民,殿下何言‘大

’?”

王笑得愈发灿烂了:“二位与众将士

夜兼程赶路,恐怕还不知道高句丽国内已生巨变了吧?”
李绩和李素闻言一呆,李素眼中光芒一闪,忽然道:“国主高藏起事成功了?”

王看了他一眼,目光满是赞许:“看来此事李县公也参与其中了,少年英雄,果真不凡,叹我新罗为何没有如李县公这般的

才……”
摇摇

,

王接着道:“不错,高藏起事成功了,高句丽王宫的宫门前,高藏埋伏下的棋子一刀斩下了泉盖苏文的首级,群龙无首之下,城内城外十五万大军纷纷向高藏宣誓效忠,如今高藏已接管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正在清洗泉盖苏文的逆党余孽。”
李素睁大了眼睛,神

震撼地喃喃道:“原来真让他成事了,我还以为那两千五百两黄金多半要打水漂呢,这下我发了,不用当官了,抱着这些黄金能过一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