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六月。龙腾小说 ltxsba.com
延安。
最近几天,中共电讯监听科科长张秋生报上来的一个

况,让中共敌工部电讯室主任翁海

极为重视,也觉得十分蹊跷。为了表明对此

况的慎重,张秋生以书面存档的形式,向翁主任报告了最近一个月内监听科发现的一个新的不明电台:
翁主任:
监听科在近一个月中,分别于清晨、中午、

夜,在15.8MC监听到一个奇怪的电台,说他奇怪,是因为:
A他的发报频率是民用、商用、业余报手通常发报才用的波段。
B他发报的呼号不加密,直接呼叫延安“YA”,还特意标明呼叫者为“向北03”号,但一发电文,则明码消失,全部加密。
C此

分早、中、晚三次重复发一份电报,电文不长,反复盲发,好似怕我们监听不到,是有意重复,意在向延安传达一种什么讯息。
D发报者不是生手,似为熟练报务员,但每次出呼,都显得仓促,呼叫紧张,发报急迫,常有电码的错发更正,这就证明此

发报的地方不安全,为了早结束发报故而急促,但又怕我方监听不到,所以故意重发同一份电报。
因此,我们监听科同志一致认为,这个自称“向北”的“03”号报务员,一定是有重要

况向延安通报,务请上级予以重视。
监听科科长张秋生
一九三九六月X

翁海

看了张秋生的书面报告,感到了问题的严重

,他对张科长报告中提出的疑问也有同感,如果这些疑问假设全部成立,那么这个突然出现的“03”号报务员所发的加密电报就决不能等闲视之。对于他手下的这个监听科科长,翁主任不但信任而且近乎偏

。此

现在虽然才26岁,可已经是个老革命了。他13岁那年就跟随毛委员上了井冈山,没有合身的军衣,也没有枪支,就拿个木

当武器。在毛委员反围剿歼灭了国民党张辉瓒师并缴获了他的电台和报务员后,张秋生就参加了毛委员亲自组建的无线电侦察队伍,他那时没文化,只能摇马达,为电台发报提供电力,但通过被俘的敌

报务员手把手的教,以及他的聪明好学,特别是通过五次反围剿的电讯实战,他的无线电侦察技术飞速提高,他只要戴上耳机,认真听一会儿敌台报务员的呼号,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这个报务员是敌

哪支部队的报手,百分之百的没有误差,时间一久,

们都叫他是“神听”。
部队到延安后,毛主席决定加强无线电侦察队伍,不但要继续监控国民党方向,还要开辟

军电台、伪军、顽军电台方向,于是专门成立了敌工部监听科,全面开展对敌台的监听侦

工作,科长这个职务众望所归地落到了张秋生的身上。此时的他可不是刚参军时的那样大字不识一个,而是满腹词诗经典的“小才子”了,有

问他文化为什么提高得这么快,他却说是敌


的!当问的

再三要求他介绍诀窍时,他才吐真言:在长征路上向吴老(吴玉章),董老(董必武)学的。只要有心,不耻下问,就一定会学有长进。正由于张秋生的工作实绩和参加无线电监听后的工作经历,所以,翁海

对他的书面报告格外重视,主任似乎觉得他在报告中还有些未尽之言,于是便找到这个“小才子”长谈了一次。
张秋生刚在翁主任对面坐下,翁主任就提问:“小张,为什么03号报务员呼叫延安和自己代号不加密?”
“是因为便于我们监听后,可以直译,引起我们重视。”张秋生的两道剑眉说话时就

抖动,让他的脸部表

平添了几分生动。
“可电文又为什么加密呢?”
“这正说明03号报务员既要让我们收听到他,而又不愿意让其他

收到后,知道电报内容。”
翁海

不动声色地再问:“03号报务员为什么就知道我们会监听15.8MC频率?”
张秋生答得胸有成竹:“这就证明03号报务员是个老手,他很清楚,民用、商用频率是很多监听单位都要监听的波段,以便收取他们需要的商业

报,再说这些电台所发电报全是明码,不加密,监听单位可以省很多事。”
翁主任步步紧

:“我是说,03号为什么就一定知道我们会监听到他的电台讯号?”
张秋生淡淡一笑:“其实他自己也不敢肯定,所以才早中晚重复发一份电报,但愈是这样,就愈反映了他内心的急迫,这愈证明这份三次重发的电报的内容重要。”
翁海

这才满意地

:“那你认为03号是什么类型的

?国民党,投降派,还是自己

?当然也不排斥发报者是

本

。他这份电报是发给延安的谁?他电报的内容是反映

况,还是对延安有所请求?是敌

无事生非,故意把水搅浑的卑劣之举,还是革命

士于危难中呼请我们帮助?”
张秋生略为沉思了一会儿说:“在密报未

开前,您提的问题都还是个迷。不过我有个直感,03号不是敌

,很可能是自己

,而且是个一直在想和我们取得联系的自己

。”
翁海

突然严肃起来:“

我们这行直感不能代替结论,请谈谈你的理由。”
“我的理由有三:第一,他明语呼叫,加密发报,说明他对我们负责,他不希望不加密的电报内容满天飞;第二,他为了和延安取得联系,不惜重复发报,企盼我们总有机会抄到他的电报。于是独家占有他电报内容;第三,以前在我们白区和苏区地下党被

坏后,藏有电台的同志一时和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再次和上级接上

,也有过他们在原来联系的通联时间里,用原来使用过的频率盲呼,以及在商业民用频率盲呼寻找知音。所以,我不排斥他是自己

。”
翁主任是个十分严谨的

,决不容许疏忽任何漏

:“如果他是自己

,又有电台,以前就一定会和苏区总台和延安总台有过联络,那么你这个‘神听’对他电台的音质和发报手法有印象吗?”
张秋生为之愕然,他没想到主任想得这样细,问得这样

,心中顿生佩服,他早就知道翁海

是我军电讯密码专家,是个“思路缜密不容蚊子飞过的

”,现在他算是领教了。他偏着

想了想,极快地把大脑中熟悉的电码声迅速排列,最后,他实在找不出对03号报务员的印象,只能是摇摇

。在摇

的时候,他已做好了挨批的准备,他为自己刚才的判断近于武断而后悔。而一向对部属要求十分严格的翁主任,是绝不会允许一个科长武断误事的。
翁海

的脸色并没有多云变

天,更没有

风骤雨,而是绽开了笑容:“小张,今天和君一席谈,让我受益匪浅。你的许多看法我都是赞同的,只是为了能想得更

更细,更准些,我才故意反问!看把你紧张的,

上都冒汗了,快擦擦,我有那么严厉么?”
“您提的问题出乎我所料,又容不得我躲闪,但又确实是我的思索中的疏漏,所以……”张秋生双颊绯红,低着

说。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翁海

在室内踱起小步,既像提问,更像自语:“03号把电文加密,他就不担心,我们即使收到电台讯号,而

不开密码,他通报讯息的目的还是不能达到?”
“我也反复考虑过这个问题。”张秋生的神态已恢复了正常,“出于保密,他对电文不能不加密,但加了密,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

开密码,他的希望也只能落空,也许他对延安充分信任,知道有解密高手,一定能

开他的密码。”
“这只是你一厢

愿的推断,我分析这个03号也是在冒险一搏,他希望延安的监听单位在电波的海洋里捞到他这根‘针’,这就更增加了我对他发出的这份加密电报的兴趣。张科长,你以为我们对这个未知数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翁主任在他面前停住,把一个重重的问号摔在他眼前。
“我觉得监听科继续全天候监听15.8MC频率,随时监控03号再次出现;另外,我建议

译科立即组织力量

译这份密码,即使

不开全部电文,就是

开一小部分,也可以让我们联想。”
“你说的第一步由你负责落实,只要03号再次出呼,就要及时听到他;至于第二步,我已经开始了,自你把加密电文

给我后,我马上

给了

译科,但时至今

,没有突

。”
张秋生不解地说:“延安不是有不少

密高手么?怎么

不开?”
翁海

轻叹一声:“八路军总部去山西后,为打开

军电码

译难关,很多密码好手都调去了,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翁主任,那就请示上级调几个回来呀!我总觉得不能马虎对待03号的出现,说不定会获得重要

报的。”
翁主任

:“我也有同感,我这就去请示敌工部部长,请他决定是否调

回延安。我也有个直感,要想

译03号这个奇怪的电台密码,必须有密码怪才不可。当然喽,我这个直感也只能是有了结论后才知正确与否?故且先妄而言之吧!”
翁海

是个办事雷厉风行的

,一个半小时后,他已经站在了杨家岭敌工部长面前,部长认真听了他对03号电台

况的介绍,也基本同意他和张秋生对03号电台的分析。部长还明确指出,这个突然出现的

况必须马上提到研究议程,放松不得,放慢不得,更不能放手不管,而必须集中

译力量,尽快

译03号报务员所发电报,有价值就继续跟踪,无价值及早放弃,不能久悬而不决。
见部长和自己想到一块了,翁海

适时开

:“目前延安

译力量不强,

兵都派到八路军总部去了,您看——”
部长手一摆,打断他的话:“吞吞吐吐可不是我们翁主任的

格呀!有话直说!”
“能不能调几个

译专家回延安?”
“调几个?你这个主任真敢开

!山西那边正需

手,朱总就是能放

,彭总也不会放!”
“可我这边也火烧眉毛呀!”向来沉稳的翁海

也急起来了。
“我给你出个子,开

要小,兵要

。最好你熟悉的。”
“您是说叫我冷月?”
“我可没明说。”
“对!就冷月,她是我的学生,又留学到英国,专门

造无线电技术和密码

译术达两年之久,她是再合适不过了”。
“冷月对你是再合适不过,可对八路军总部电讯

译来说却是再重要不过了,在咱们部队,像她这样留过洋的高级

才那可是奇货可居哟!”
“那是,我想要,别

还不同意放呢!”
“我建议你先找左权副参谋长,他只要同意,事

就好办了,因为他管八路军总部电讯机要部门。”
“部长您不发函?”翁海

一惊。
“函是要发的,调

到延安不行文怎么行,但你要冷月的电报也是要向左副参谋长发的,双管齐下,这才保险。”
“还是部长想的周到。”
“不是我想的周到,是咱们手中真正高级

才太少,为了能尽快搞清03电台之谜,我们挑拔尖的,宁少勿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