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杜聿明最终还是选择了绕过密支那朝缅北进军。更多小说 ltxsba.com
杜聿明有杜聿明的考虑,这个考虑就像之前所说的,远征军没有补给,子弹和炮弹打一发少一发,在

军先一步占领密支那的

况下就很难再从密支那得到补给,就算再从

军手里把密支那抢来那也是空城一座,于是他甚至连侦察兵都不派了。
但客观的说,杜聿明还是缺乏大将风度。
如果在之前,在密支那还没有被

军占领的

况下他不选择去印度那还

有可原。但现在,密支那已经被

军占领了,那远征军再往北就只有死路一条,他就算为了将士的

命着想也应该选择进

印度,有蒋介石的命令也一样……这不仅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问题,史迪威和罗卓英也一再下令要求远征军

印,他们也同样是杜聿明的上峰,他们的命令也同样是命令,而且史迪威和罗卓英还都是蒋介石亲自任命的,所以进

印度也算不上抗命。
但杜聿明就是咽不下这

气,也落不下那个脸,于是就选择了一条路走到黑。
当然,此时的杜聿明并不知道占领密支那的不是

军而是中国军队,而且还是装备

良坐拥有大量物资和补给的工兵团。
此时的工兵团也不知道杜聿明已做下了绕过密支那的决定,这一方面是因为工兵团没有电台无法与第五军取得联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麻子一直记得那封电报,以为第五军主力正在转进密支那的路上,于是就放心的在密支那组织防御等着主力部队的来临。

军方面,在其后又发起了两次冲锋后就安份下来了。
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

军一路从仰光高歌猛进,打到密支那时后勤补给线已经跨越了将近两千公里(注:仰密铁路长1784公里)。这么长的补给线而且公路还因为作战路况十分糟糕,铁路也是一路都被

军自己的战斗机轰炸处于停滞状态,于是仗打到现在33师团也是后继无力。
另一个则是

军能投

到密支那的兵力不多……此时的

军可以说是占领了大半个缅甸,占领的地方多也就意味着兵力分散,再加上还要四处追击溃退的英军及其它方向的中国军队。于是兵力也严重不足。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

军在缅甸方向的主要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切断中缅公路并沿着中缅公路从背后

一刀,这在占领腊戍时已经完成。
所以

军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的考虑是:目前最重要的是中国滇西方向及印度英帕尔方向。
中国滇西方向,那就是配合正面的

军两面夹击中国。以期能够快速的击败中国军队将大量的军队从中国这个泥潭抽出脚来。
印度英帕尔方向……那就是

军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了,事实上

军早就往印度派出了大量的

军便衣。
印度与缅甸的

况有些相似,这两者都是英国的殖民地,都被英国

压迫和

役对英国

心存不满,而且都有宗教信仰。都存在独立意识及势力。这些是

军可以利用的地方。
很明显,

军还是想着像欺骗、利用缅甸

一样欺骗、利用印度

,接着就有可能像打下缅甸一样顺利的打下印度并进军遍地是石油的中东与德军会师。
当然,有一点

军没想到的是……印度

并不像缅甸

那样有那么强的民族意识。
印度

绝大多数信仰的是印度教,而印度教又是雅利安


侵印度后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统治阶级希望印度

甘于受

役受统治,于是划分了各个种姓并宣扬一种“服从”的思想,这使印度

认为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这辈子受苦来世就享受,不要去抗争。抗争了反而有可能打

上天的安排使自己来世不能享福。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之下,印度同样也很服从英国

的统治,到后来甚至还以白

为尊以能为他们做事为荣。于是争取独立的反抗势力却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而不成气候。
同样的,

军在进攻印度时虽然也是做足了准备尽力煽动,但却并没有达到像缅甸那样一呼百应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的效果……印度

的态度是你们打你们的,我过我的

子,至于是英国

还是

本

来统治印度,跟他们似乎都没多大的关系。
这也就是史上

军在44年也就是三年后发动的英帕尔战役惨败的原因之一……

军对英帕尔的围攻最后其实是在饥荒和疫病下崩溃的,如果印度

也像缅甸

一样那么“热血”的拥护独立,英印师就不会在英帕尔拼死抵抗。印度百姓也该为围攻英帕尔的

军送来粮食,印度国内也该趁势掀起一片拥

抗英的热

。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这就充分说明了凡事都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坏的一面……民族意识也许是好的,

国也是对的,但有时这种

绪很容易被

利用。比如缅甸百姓就被卖了还替

军数钱,与其相反的印度在这方向虽说比较有“服从”意识,反而因此而挫败了

军的

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的河边正三就把目光瞄向了缅印边界的门户英帕尔,他希望能乘着英军还没有在英帕尔站稳脚跟,就像打缅甸一样势如

足的杀进印度。
至于那个密支那……虽然它压着缅北会让

军很不舒服。但它既没有挡住

军杀往中国云南的路,也没有挡着杀往印度的路,三千余名中国军队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对

军的战略影响并不大。
河边正三相信,只要

军能够分别拿下中国滇西及印度英帕尔,那么密支那就会被

军从大范围上死死包围住,也就是与印度和中国都隔绝了,那么密支那的中国军队就算拥有许多英军留下的物资那也是坐吃山空,最后只有弹尽粮绝投降这一个结局。
于是河边正三就下令:“停止对密支那的进攻,只要将他们挡在密支那以北就可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