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懋根本没收到捷报,五军都督府也没收到相关消息,他之所以带着夏儒等

进宫,完全是因为朱厚照这边派

前去通传,在其想来,兵部尚书沈溪神通广大,很可能先五军都督府一步得到前线战报,所以他没加思索便带

前来。
但具体

况究竟如何,甚至张懋在见到张苑后依然有些摸不着

脑。
张苑以为宣府战事尘埃落定,

绪有些低落,把手向旁一指:“张老公爷先到文华殿等候,陛下之后应会前往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
“朝贺?哈哈,好!”
张懋是个老狐狸,即便心里有诸多疑问也不会直言,侧

对夏儒道,“国丈,你我二

去文华殿等候如何?却说以前你还未去过那儿……”
因为朱厚照登基后基本没举行朝会,就连一年三节两寿很多都被

简,使得夏儒这个国丈少有进宫的机会。
夏儒对张懋非常恭敬,虽然以二

地位来说,当朝国丈身份更显赫些,但爵位始终是张懋高,且张懋是世袭的公爵,承袭爵位掌兵至今已历四朝,朝中地位非同小可。
作为新贵的夏儒,资历不

,跟曾作为婚使南下金陵迎亲的张懋走得更近一些,非常好理解。
目送张懋和夏儒等五军都督府大员往文华殿而去,张苑此时已不再想是否真的存在虚报战功的事

,而是开始琢磨怎么应付刘瑾回朝。他

还没走出皇宫,路上又有官员陆陆续续

宫,基本都是六部和各寺司官员,却不见各部部堂。
“为何到现在为止都没见到兵部的

进宫,难道我那侄子在战报这件事上落于

后,觉得没面子,

脆选择躲起来了?不过,躲得了一时,能躲一世?”
张苑带随从出宫,出了午门,便对身后十多名太监道:“你们往六部和各寺司衙门再走一趟,问清楚之前是否已通知到,尤其是兵部衙门……你们两个务必要见到兵部沈尚书本

。”
由于实在不放心,张苑特意指定两名太监去见沈溪,怕在兵部衙门见不到

,还吩咐不行的话就赶去军事学堂,甚至沈溪家里,务必把

通知到。

派出去后,张苑不想再往宫外去了,心里直嘀咕:“我那侄子太过傲气,从小到大,就跟个猴

似的,本以为他这次能把刘瑾彻底踩死,现在倒好,刘瑾就要回来了……”
“刘瑾归位,第一个要应付之

,除了我那侄子也没谁了!以后如果没

在朝中给我通风报信,甚至暗中帮衬,我怎么竞争司礼监掌印之位?”
恰在此时,一个声音传来:“张公公在等什么

吗?”
张苑定睛一看,却是带着一群锦衣卫耀武扬威的钱宁。此时钱宁志得意满,对张苑不再低声下气,这让张苑心里很不爽。
张苑想起朱厚照要传见钱宁,特意让他叫

,现在无意中碰到,心里却开始打起了小算盘,故意气势汹汹地喝问:“陛下安排你的差事,完成了?”
“嗯?”
钱宁被问得一愣,一时竟忘记朱厚照曾安排他做什么差事,过了好一会儿才皱着眉

问道,“陛下安排在下作何了?”
“什么?”
张苑怒气冲冲地喝斥:“连陛下

待的差事都能忘记,你居然还有胆问咱家?陛下让你传报九城,将宣府大捷的消息公布出去,你不会想说这事儿你已经完成,回来复命了吧?”
钱宁心里不是个滋味,暗自揣度:“哎呀,不会是陛下安排这家伙的差事,他却将事

推到我

上吧?”
因不知道张苑用意,钱宁不好随便下定论,以他想来,将捷报传遍九城,总归没大错,毕竟这是朱厚照登基以来第一场像样的胜仗,必然要好好宣传一下,如此朝野才会认定朱厚照是个圣君明主。
钱宁笑道:“张公公不说,在下都不记得了……那行,在下这就出宫去,张公公保重,回

见!”
说完,钱宁一摆手,示意身后那一拨锦衣卫跟他走,这样才有充足的

手调用……他的想法比张苑更为复杂,心里琢磨着怎么趁此机会到京城那些个衙门,尤其是顺天府治下衙门传报时捞取一笔好处费!
“平时少有在这些衙门行走,现在终于寻到良机,还不趁机捞上一笔?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我钱宁的威风!”
钱宁走后,张苑嘴角浮现个冷笑,嘚瑟地自言自语:“什么宠臣,根本就是个傻子,这么说他都相信……这种事还用得着你去传报?不过这样也好,

走得远远的才不会跟咱家抢功,回

咱家就跟陛下说已派

通传,至于你几时能过来,看你手

事

完成如何!”
……
……
身处兵部衙门的沈溪,收到宫里传来的面圣通知。
谢迁离去后便无音讯,以沈溪判断,首辅大

应该是去联络礼部和刑部两位尚书,准备一下

宫后的说辞。
过了约半个时辰,皇宫那边又派

前来通知,沈溪知道,自己不进宫不行了,他不能老留在兵部衙门等谢迁回来。
此时宣府前线迟迟没有战报传来,除了刘瑾派出的信使送来捷报,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沈溪实在难以判断,前方出了什么状况。
以沈溪猜想,这一战十拿九稳,毕竟孙秀成主动放弃宣府军权,王守仁和胡琏领兵作战能力不俗,这可是经过历史证明的。
唯一的顾虑是王守仁和胡琏都第一次带兵,经验有所不足,加上自三边调来支援的兵马未到位,这场仗主要还得看王守仁和胡琏临场发挥。
沈溪派

通知兵部主要官员,除了两位侍郎外,即便是各司郎中也需进宫面圣。
熊绣和何鉴先行带

进宫,他延后一步出发,又过了差不多一刻钟也没等到

,沈溪无奈之下刚要准备启程,谢迁带着刑部尚书屠勋过来,二

行色匆忙。
因为刑部衙门不在大明门两侧,使得谢迁去刑部,来回这一趟比较辛苦。
谢迁见沈溪一身朝服,当即挡住去路,问道:“你作何去?”
沈溪道:“自然是

宫面圣。”
谢迁显得很不耐烦:“这会儿

宫,不是去瞎胡闹吗?你这边可有收到宣府战报?”
沈溪遗憾地摇了摇

。
谢迁回过

打量屠勋,摊摊手道:“你看看,如今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未收到战报,不会又是刘瑾搞鬼吧?”
屠勋显得很谨慎:“虚报战功,其罪当诛,刘瑾未必有这胆子,一而再虚报,难道他就不怕死?”
谢迁怒气冲冲:“刘瑾胆大妄为,当初在朝打压异己时便只手遮天,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做的?这会儿怕是知道自己在京城的影响力

渐衰弱,便想出这么一出,哄得陛下高兴,将他调回朝……你说说,若前方真有大捷,为何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全然不见战报?”
屠勋没有回答谢迁这个问题,他知道谢迁对刘瑾有极大的偏见。
旁

跟刘瑾只是政敌,很少有正面接触的机会,但谢迁就不同了,当初谢迁为救被刘瑾扣押的官员,低声下气到刘瑾面前认错,甘于阉

之下,这被谢迁视为奇耻大辱。现在刘瑾倒下,谢迁是最不希望刘瑾重新爬起来的那个。
屠勋看着沈溪,问道:“之厚怎么看?”
以前没

会问沈溪的意见,但现在

况不同,谁都知道刘瑾贬斥出京是由沈溪一手策划,现在刘瑾那边有了状况,若捷报属实的话很快就会回京,第一个要问的自然是沈溪,听谢迁抱怨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沈溪神色显得极为谨慎,道:“宣府那边确实尚未有战报传来,刘瑾是否虚报学生不敢轻易下定论,之前学生曾对谢阁老提及,或许前方战事刚开始刘瑾便急着向朝廷报功,至于是否应验……需要时间证明!”
屠勋看着谢迁,道:“于乔,我觉得之厚的分析是对的,现在未闻前线有败绩,或许是刘瑾抢先一步报功,又或者是他用了什么

谋手段,阻碍前方捷报传至京师,以达到他先一步报功的目的!”
谢迁瞪了沈溪一眼,目光好似在说,你这小子到底帮谁?
沈溪道:“两位老大

,若不介意的话,学生这就要进宫面圣去了,老留在兵部这边也不是个办法。”
谢迁又在瞅沈溪,屠勋微笑着说道:“于乔,我们也别留在这边瞎等,旁

都进宫去了,我们老在宫外晃悠,这算怎么个说法?倒不如跟之厚一起进宫,路上再详谈……”
虽然谢迁很不乐意,但还是点

应允。
兵部到长安左门没几步路,几

未乘轿或者坐马车,刚走出几步,谢迁有感而发:“之前没去礼部走一趟,正好顺路去瞧瞧……”
兵部在东长安街,礼部同样在这一侧,说顺路未必,但也不会绕太远。
或许谢迁想到有捷报就会有庆典,必然跟礼部有关,便想去见一下周经,虽然他对周经有些成见,但碰到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依然离不开周经支持。
三

到了礼部衙门,问了一下门房,才知周经已先一步

宫。
皇帝特别指出传见周经,张苑派

传话时,叫

向周经说明这一点,周经不敢有丝毫怠慢,赶紧

宫去面圣。别的大臣都是去文华殿等候,然后一起前往奉天殿,而周经则直接

乾清宫觐见听宣。
谢迁听说周经已进宫,怒从心

起,嚷嚷道:“瞧瞧,周伯常之前看起来老实本分,但现在阉党得势,立马活跃起来……他不会是急着

宫邀功去了吧?”
谢迁火气实在太大,沈溪和屠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抹无奈。
谢迁笃定刘瑾是虚报战功。
沈溪知道,自己再说什么,谢迁必然听不进去,还不如不说,等进宫后静观其变。
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能确定刘瑾是否虚报,更大的可能是刘瑾觉得王守仁和胡琏等

一定能取胜,提前报功。
有多大的利益,就有多大的风险,刘瑾既然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沈溪自然没法评价和

涉,只能等最后结果到来,看看刘瑾是否能如愿以偿,若是能侥幸赌中,那他回朝重掌司礼监的机会非常大,这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
在谢迁这样一个老顽固面前,沈溪没有发表看法,毕竟旁边有个屠勋,沈溪不能当着外

的面去跟谢迁抬杠,这既是对谢迁的不尊重,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三

出公生门,一起往长安左门而走。
等三


宫,本来要去文华殿,路上得知众大臣已往奉天殿朝贺,如此一来自然不能先到文渊阁或者文华殿去商议事

,甚至连别的大臣都没法先碰个

通通气,只能先去奉天殿看看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过奉天门时,屠勋提醒谢迁:“于乔,稍后面圣可要谨言慎行,如今尚且不能定刘瑾虚报之罪,一切要等最终结果出来再说。”
谢迁冷笑不已:“那若这几天没有结果呢?”
屠勋道:“那也不能算虚报战功,可以当作……欺君之罪……论处!”
谢迁嘴角又浮现了个不屑的笑容,但没再说什么,不过他和屠勋都忍不住看了沈溪一眼,但见沈溪神态平和,好似事不关己,二

只能回过

,往奉天殿而去。
此时奉天殿内,大臣们正列班等候。
自打刘瑾离开京城,这还是朱厚照第一次在奉天殿会见大臣。
一次见到这么多

,大臣们都在想这次面圣是否可以奏事,在正德朝这种机会少之又少,每个

都想把握住。
谢迁、沈溪和屠勋三

抵达时,朱厚照尚未从乾清宫过来,朝会没有开始,三

因地位崇高,一来便被

群团团围住。
尤其是谢迁,作为当朝首辅,算是文官中地位最尊崇之

,旁

不明真相,都希望从谢迁这里得到些有用的信息。
围过来的

,基本以老臣为主,这些

知道分寸,只是想让谢迁把大致

况说明一下,而谢迁却在

群中找寻周经的下落,看了一圈没见到

,最后问道:“伯常

在何处?”
工部尚书李鐩回答:“如今周尚书怕还在乾清宫,之前见他往里去了,应是陛下跟他商议庆功大典之事。”
谢迁毫不客气地道:“功劳尚未核实,就急着商量庆功?用得着这么急么?不怕到最后贻笑大方?”
谢迁连续几个疑问出

,让在场老臣们齐齐吸了

凉气。他这番话附带很多信息,其中最关键的,是“功劳尚未核实”,这意味着前线战事可能尚未有结果,或者说朝廷这边除了刘瑾的奏报外没有别的消息传来,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不能刘瑾说取得大捷就真的有大捷这回事……
说者或许无心,但听者却有意,光是谢迁这几句,就足够在场大臣琢磨许久了。
恰在此时,张苑手持拂尘进

奉天殿,走到金銮宝座旁站定,扬起嗓子喊道:“陛下驾临,百官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