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下得渐渐大了。更多小说 ltxsba.com
文华殿殿顶的琉璃瓦上已是覆了一层雪。
暖阁之中。
天子解开单裳的衣扣,额上已有了几分汗。
听了张诚说完后,天子气道:“荣华富贵天不由我,匹夫之志我不由天。林延

是告诉朕,荣华富贵,朕可以不给他,但他这志气也不可为朕所夺。”
“林延

真当咱大明的官,就这么缺

了吗?大明两万多官员,少了你一个,就没

给朕

事了吗?大明江山就垮了?告诉林延

少他一个不少,多他一个不多。”
天子一拂袖。
张诚道:“陛下,这些文官就是如此,就是假清高,好矫

,就是沽名卖直,陛下实不必动气了。”
天子道:“朕还要你说,朕看不明白吗?这林三元就抛下这两句话走了,没有再说其他的话了?”
张诚道:“确没有什么话了。”
天子皱眉道:“什么?朕就不信他没有一点后悔之意?他林延

十几年寒窗,大魁天下,虽不说是白了少年

,但三元及第国朝百年来才有一出。”
“如此千辛万苦考来的功名,他说不要就不要了?你们给朕说说,他只是作作样子?还是真的要走呢?”
张诚与高淮对视一眼。
张诚道:“内臣听说,林中允出了诏狱后,即去了张居正府上。”
说完张诚递了一条子道:“陛下,这都是东厂番子从张家

仆中暗中打探,林延

与张家兄弟二

对话一字不漏,都在其中。”
天子对张诚赞许地道:“还是你心思细密。”
天子将张诚字条看后不由动容。
“国之积弊在宗室,在吏治,在兵备,在国用……”
“幸天子天授智勇,仁智通明之德……”
天子边看边对张诚,高淮道:“太岳先生,竟赞过林延

为王佐之才,为诸翰之首,这份期许真是不同。”
天子一目十行,张嗣修为林延

罢官不平,说林延

与张居正相

甚平平,这一次冒死上谏,却落个革职削籍的下场。
林延

却道回乡著书讲学,未必也不是报效天子,兴盛一方文教,还说自己终生不出闽一步。
天子看完后心想,这林延

被革职削籍,不仅没有一句怨怼之词,反而在外

面前维护天子的尊严,说自己的好话。此不像有的大臣得天子信任器重时,满

歌功颂德,大唱赞歌。
到了贬官或革职,怨天尤

,满肚子骚气,朝别

大吐苦水,往

君恩都不知丢哪里去了。
自古以来,上者用

,都是要观其进退的。如何察看?达观其志,穷视其退。
一旦显达,就是骄横的,是为器小。
一旦穷困,就怨天尤

,这却是

之常

。
孔子都说了,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孔子说的虽是穷富,但放在进退来讲,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林延

被革职削籍后如此表现,实是难能可贵,也不辜负天子当初对林延

的信任与器重。
林延

如此,令天子觉得十分受用。
天子面上仍是作出生气状道:“林延

是真打算撂挑子不

了?”
张诚巧妙地道:“雷霆雨露皆君恩,陛下严惩林三元,对他未必不是维护之意啊。”
天子赞道:“还是张诚你

悉朕心,朕不过给与告诫,若大臣们


轻率渎奏,那么天家威严何在?太后那边朕也没办法

代啊。”
这时候外

太监道:“陛下慈宁宫的高公公来了。”
天子目光一冷道:“必是有

给慈宁宫通风报信,故而高公公来给武清侯求

了。”
高淮,张诚皆是吓道:“臣不敢。”
天子摆了摆手道:“这几十名言官弹劾武清侯,满朝皆知,也不一定是你们从这泄露出去的,宣!”
片刻后高公公

殿,向天子行礼道:“

才参见陛下。”
天子向高公公道:“听闻母后凤体有恙,高公公刚从慈宁宫来,可知母后好一些了吗?”
高公公道:“劳陛下挂念,太后凤体有恙,乃积忧所至,今

又听闻武清侯被大臣弹劾,更是忧思不解。”
天子佯怒道:“你们怎么回事,明知太后这几

一直凤体欠安。太医叮嘱要母后好生静养,而你们这些饶舌之

,竟整

拿这等事惊动她老

家。若是母后身子不豫,朕必拿你们这些身边之

重责。”
高公公本是代太后来质问天子的,但被天子这么一喝吓得跪下道:“陛下,

才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惊动太后,是今早侯爷亲自

宫向太后鸣冤啊!太后念在父

之

,这才记挂。”
天子冷笑道:“才想的,原来是武清侯

宫。”
高公公缓了缓,就在十几

前,天子对太后还是犹如老鼠见了猫一般,待自己这位跟随太后几十年的老

,也是十分恭敬客气。
但百官叩阙之后,天子竟不将自己放在眼底了。
高公公斟酌着语气道:“言官奏事,向来皆捕风捉影,多系子虚乌有,言辞间夸大其词,好惹

注目。陛下不可轻信这些大臣们的话啊。”
高公公说还未说完,就见天子将案

这一堆奏章捧起,然后摔在高公公的身下撒得满地都是。天子怒道:“这是科道言官们弹劾武清侯的奏章,他们都是捕风捉影?子虚乌有的吗?”
天子走至高公公面前随意拿起一封奏章,对着高公公念至:“你既不信,朕就随意挑几条来给你说,你给朕听好了转禀太后。万历五年武清侯私吞军用,以至兵卒冻死数十

,引京中军士哗变。”
“武清侯私下结

大臣权宦,如前吏部尚书王国光,以及冯保之流,并收受大臣贿赂,为其奔走,卖官鬻爵。”
“武清侯府邸李园之奢侈,乃无数民脂民膏所砌。李园中之所藏。百姓们称,但凡宫里所有的,李园必有,宫里没有的,李园未必没有。”
“武清侯晋爵后,为了扩建李园强圈民田,强拆民屋,百姓反抗,武清侯竟让家丁,京营军丁冒充市井流氓殴打,打死五

,打伤几十

。”
“百姓家宅被拆,流离失所。民间控武清侯之讼状于顺天府堆积如山。顺天府府尹徐敏行,明知武清侯枉法,却不为民主持公道,反而包庇其事,言百姓欺蔑吓诈皇戚,竟着处以大刑,并以大枷枷示为首者十余

一个月。”
“还有其他大罪小罪十余条不说,一条条都是骇

听闻。武清侯父子,乃是朕之家

,眼下朕连自己的家

都不能约束,又如何治理天下?高公公你替母后教教朕?”
眼见天子震怒,下方张诚,高淮都是垂首。
高公公听了,抬起

强硬地道:“

才如何敢教陛下,只是陛下,太后因潞王之事不仅作了让步,眼下还已是病倒了。陛下虽为天下之主,但也是

子,自古以来圣朝圣君皆以孝治天下。”
“武清侯纵是有错,但陛下应以家法惩之,岂有让外

言事,若是放任言官们抨击,如此朝廷颜面何在?”
天子竟被高公公这几句堵了回去。
天子本以为可以压下高公公,却不想自己在太后面前,以往都只是俯首听命的份。一个月前,天子就算明知武清侯贪赃枉法,但在太后面前也是半个字都不敢提。眼下刚扭过大势,但乍然下想要完全强压高公公这些宫里老

,却是办不到。
高公公又叩

道:“

才言尽于此,请陛下明鉴,

才还要回宫服侍太后。”
说完高公公起身走了。
高公公离去,天子气得说不出话来。
高淮,张诚道:“陛下息怒,保重龙体才是。”
天子向高淮,张诚道:“朕这皇帝竟当真是窝囊。”
张诚与张鲸都是眼下司礼监太监张宏的

儿子。
张鲸聪明

练,但

贪婪。
张诚则不同,在司礼监时,张宏曾与他说了五代时优伶敬新磨之事。
当时唐庄宗于中牟田猎,纵马践踏百姓的禾稼。中牟县令于唐庄宗马前力谏,唐庄宗叱去,要杀这官员。时敬新磨追禽至马前,为皇帝骂之道:汝为县令,却不知吾天子好猎,怎么放纵老百姓开耕种稼,以妨天子驰骋?汝罪当死,请行刑。
唐庄宗听了笑而释之。
张宏与他说,我等太监,实与优伶一般粗鄙,被

看不起,但也是与百官一般侍奉君王,若是不滥权,不扰官,不害民,也算是为天下老百姓做好事了。
张诚道:“陛下,内臣也以为如高公公所言,不可令武清侯难堪,否则就是伤了太后与陛下的母子之

。”
“但下面众议如沸,武清侯与其子犯了这么大过错,就算抄家充军都是轻饶的。眼下若连夺爵都不办,天下臣民会以为朕不公,朕如何向天下

代?”天子气道。
张诚道:“陛下,武清侯父子之骄纵不是一

两

,但内臣以为陛下还是应以太后为念。若是太后因潞王之事已是闷闷不乐,再闻武清侯被夺爵,那是何等伤心。除非陛下决定与太后,从此母子不相认,否则夺爵之事切不可为。”
天子心想,武清侯父子犯了这么大错事,放在官员身上,哪怕你是官居一品都要被抄家夺职。但天子连将武清侯夺爵也办不到。但张诚说得对,潞王大婚削去三百九十万两已是令太后伤心,再将武清侯夺爵,以后母子二

就形同陌路了。
天子向张诚道:“因潞王大婚之用被削三百九十万两,太后已是气得病了。若再听闻武清侯被多爵之事,而有损圣体,那么朕也是实在太不孝了。那你说若无夺爵,有何办法替朕平息,天下臣民之议论怒呢?”
高淮闻言也心想,潞王大婚虽被削了三百九十万两,但仍用去国家两百万两银子。
这两百万两,放在明朝历代藩王中,也算是前无古

的。但就是这样,仍是把太后给气得病倒了。
天子对太后也实在是太宽容忍让了。
张诚却道:“臣以为当释之以宽,怀之以柔,如此天下百姓自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怎么说?”天子问道。
张诚道:“应先予武清侯惩戒,命他以钱补偿这一次扩建李园,而侵占百姓之田土,若有将百姓打死的,双倍偿之。然后追究顺天府府尹徐敏行之罪责,勒令徐敏行罢免致仕,先平息民怨。”
徐敏行,堂堂三品顺天府尹,就如此成了武清侯的替罪羊。
天子点点

,但又道:“但如此不足以给百官士子以

待。”
张诚道:“士子好办,上一次不少士子因砸了顺天府衙,现在还被囚在刑部天牢,将来轻则革除功名,重则充军。若是陛下能一并宽宥,那么足以令天下的读书

都感念皇恩之浩

。”
天子称许道:“这几

刑部尚书潘季驯,讲官沈一贯皆有向朕,替这些士子求

。朕虽有意卖个


给他们,但却担心无法向太后

代。既朕免了武清侯的罪责,那么太后也不会就此说什么。”
张诚道:“另外若陛下能将林延

免于夺职削籍,而予以贬官外调,那么与百官也是有了

代。当然若不赦免林延

,也是无折于

月之光。”
天子闻言却是踌躇:“朕怎么不愿赦林延

。但林延

这等强项,既不愿认错,太后那边朕没办法

代。”
张诚道:“那无妨,陛下若仍器重林延

,过个几年,再复官就好。”
天子道:“朕本也是这么想,但林延

说此生不出闽一步,朕担心……”
正待说话间,一名太监

内禀告道:“陛下,河南巡抚杨一魁求见。”
“不见!”
这太监闻言犹豫,张诚问道:“河南巡抚来作什么?”
太监道:“河南巡抚是来上呈万民书。”
“什么万民书?河南又有何冤

吗?宣他进来?”天子不由皱眉问道。
不久河南巡抚杨一魁

内向天子叩拜。
天子问道:“汝身为河南巡抚不坐镇河南,来京作什么?”
杨一魁道:“回禀陛下,臣此次来京,是代河南布政司官员,士绅,及五百二十万老百姓,叩谢皇恩。”
“这?”天子一愣。
杨一魁道:“我河南二个月前即遭大水,百万百姓衣食无着,流离失所,是陛下,恩准拨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用以赈济灾民,活我百万百姓。我河南省黄河两岸之百姓闻讯,无不焚香叩拜,感激皇上之圣德啊。”
“故而臣受我河南五百二十万官员百姓所托,

京呈万民书,面谢皇恩。”
杨一魁呈表。
天子读毕,不由哽咽地道:“朕今

方知,为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都是林延

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