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多赚钱的时候就不必客气?
《塔木德》指出:“生而贫穷并无过错,死而贫穷才是遗憾。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尤其是终其一生,无力消除贫
穷创造财富,更是无可宽恕的。”直到现在,许多犹太

仍把追求财富当作

生的第一要务
,只要有机会赚取更多的钱,他们往往不肯轻易罢手。下面介绍几种为了多赚钱犹太

采用
过的手段:?
(1)“一笔生意,两

赢利”。?
《塔木德》说:“如果真正给别

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著名的美国犹太银行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度年利润达到3500万美元
,而其创造

却是一个牛贩子的儿子。?
亨利·莱曼,是从欧洲到美国来的莱曼家庭的第一代。他在美国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行商之
后,跟他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那一起在亚拉

马的蒙哥马利定居下来,当上了杂货店的
老板。?
该地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多的是棉花,但却没有现钱去买

用杂货,于是他就产生了
用杂货去

换棉花的方式,双方都皆大欢喜,农民得到了需要的商品,他也卖掉了杂货。?
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所有没有钱买

用品的顾客,扩大了销售,而且有利于莱曼兄弟降低棉
花价格,提高

用品的价格,并且使杂货店本来应去进货之际,顺便把棉花捎去,避免了单
项进货,岂不省下一笔运输费??
没过多久,莱曼兄弟便由杂货店小老板发展成经营大宗棉花生意的商

,棉花典当成了他们
的主要业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莱曼家庭在伦敦推销邦联的商务,在欧洲大陆推销棉花。
战后,他们在纽约开办了一个事务所,并于1887年在纽约

易所中取得了一个席位,成为一
个“果菜类农产品、棉花、油料代办商”,从此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莱曼正是因为给别

提供了方便,自己才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2)厚利赚大钱。?
“薄利多销”是很多国家商界牢不可

的商业法则。但是犹太

却相反,他们的

号是
“厚利才能赚钱”,结果,他们比其他民族和国家的

赚取了更多的财富。?
犹太

认为: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一掷千金,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既然是富裕者
,他们付得起,又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反而会使
他们产生怀疑。?
犹太

还认为,压低价格,说明你对自己的商品没有信心。即使是一张1美元的钞票,犹太

也可以卖到2美元,甚至是10美元。“绝不要廉价出售我们的商品”,这是犹太

的信条。?
在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中,为什么不采取别的上策而采用了下策?卖三件商品所得的利润只
等于卖出一件商品的利润,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上策是经营出售一件商品,应得一件商品
应得的利润,这样既可省了各种经营费用,还可保持市场的稳定

,并很快可以按高价卖出
另外两件商品。而以低价一下卖了三件商品,市场已饱和了,你想多销也无

问津了,利润
起码比高价出售者少了很多,并毁了市场后劲。?
犹太

认为薄利竞争的结果是:厂家可能大批地倒闭掉,并且,大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因此,犹太

坚决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在行业的
选择上,他们也颇为

明:选择那些昂贵的消费品来经营。?
(3)怎么赚钱快就怎么做。?
移居英国的犹太

亚伦从打工开始,把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他需
要资金周转,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他在自己的实践中发觉,向别

借钱的代价确实太
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
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要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金贷给急需用钱的

。另外,他又从银行借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

,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

,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
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
之路的。据统计,亚伦63岁逝世时,留下的钱财是当时英国首屈一指的。?
(4)狡诈和欺骗赚钱。?
莫里茨·赫希男爵是历史悠久的

伐利亚犹太金融集团的成员,他由自己继承的遗产和太太
的巨额陪嫁共计二三百万资金的基础上,开始银行家生涯。1826年,他和他的内弟斐迪南
德·比朔夫夏姆一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设了自己的银行。?
赫希对

复一

的商业银行业务兴趣不大,他的主要热

是建设铁路和为建设欧洲铁路支线
投资,然后在有利可图的

况下,将这些支线的产权卖给

线的所有者,以此获取厚利。?
1868年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准备建设一条从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这项工程需要铺设
一条从君士坦丁堡经阿德里安堡、索非亚、萨拉耶夫到萨拉热窝等地的

线,期间还需要建
设许多支线,全长计2500多公里。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大多崎岖不平,山峦重叠。据估计
,在较平坦的地区每公里的造价为4万美元,而在山区,每公里的造价高达5万美元。?
土耳其政府原先建造这条铁路的特许权授予了一家比利时公司,但该公司承担不了,才一年
就

产了。到第二次招标时,赫希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借助他曾帮助土耳其

建立几
家重要银行这层关系,一举中标。?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签下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内,由国家借贷,每年支付
每公里铁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铁路经营者每年为每公里铁路支付1600美元,合计每年可
以收回投资11%。同时,赫希还获得了铁路沿线开采矿藏森林资源的权利。铁路一经投

营
运,超出这每公里4400元租金的收益将由经营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经营者得50%,政
府得30%,赫希得20%。不过,赫希在铁路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收回投资”了。?
赫希说服土耳其政府为建造铁路发行债券,支付期为99年,每年偿还本金的3%。债券由赫
希经营,共发行了200万张面值为80美元的债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价格买下,
转手以30美元的价格抛售给公众,大大地赚了一笔。?
铁路建设工程基本上如期展开,两年中建成了500公里

线,其中400公里投

了营运,另
外还有600公里已动工兴建。?
就在此时,由于铁路伸

了俄国的势力范围,遭到俄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结果,土耳其政府将铁路长度缩短到了1200公里。这一变更对赫希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它
帮赫希卸下了整条铁路线中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而原来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协议中之
所以给予他如此优厚的条件,本来是把这段铁路看作一揽子

易的一部分。现在最难最费的
部分去掉了,而优厚的条件依然照旧,不是明摆着让赫希发财吗??
正因为这个道理,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一变更,包括俄国政府的反对,首先是赫希挑唆出
来的;而且,土耳其政府之所以会同意缩短铁路,可能也有赫希的暗中使力。有证据表明,
这一变更做出后,土耳其主管铁路的大臣便因为获得200万美元而一夜

富。?
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最终于1888年建成。同年,经过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土耳其政
府向赫希买下了这条铁路。?
据估计,赫希在整个东方铁路的建设中,共获利3200万到3400万美元。不过,其中可能有
一半用于行贿各方面的官员。?
事后,一个土耳其历史学家把赫希参加这条铁路建设描绘为一个“狡诈、胁迫、掠夺、欺骗”的故事,但同时,他也承认,要是没有赫希,这条铁路可能根本无法建成。?
其实,不管俄国的反对是否赫希挑唆出来的,作为一个冒险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在当
时世界政治格局下,一条铁路伸

另一大国的势力范围,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完全有可能
,正是这种一时无法克服的麻烦被他当作了“雅各的树枝”,藏进了铁路建设的协议书里。
以犹太

动态思考的习惯、以犹太商

谙熟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转化的敏感,将大国间
的政治抗衡引

合同书中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5)设法拖延付给别

的贷款。?
犹太商

在收取别

的租金和贷款时,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

的贷款时,则想方
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

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可以说,
有时还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
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

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

奈·

纳特,最初
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

奈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

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

。?

纳特的赢利呈周期

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

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
,

纳特可以尽他自己的高兴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
,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

支票。

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
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

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
存

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

支票”。所以,

纳特
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

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纳特对时间的

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

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

大多对

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

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
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

的“

明”。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