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银行认为,从新加坡的期货公司赚来的利润主要是内部

易中的套汇,即在东京和新加坡各

易所之间的转手掉期,他们还认为这种

易对

林银行并不构成真正的危险。更多小说 ltxsba.com在1994年,里森被认为曾为银行创下了巨额利润,并在新加坡被非正式地封为

经指数之王。他的这一声誉是因为他有本事察觉

经指数微小的变化,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大坂,他总是在价低的地方买进,在价高的地方卖出,从中赚取数百万美元。
所以,尽管里森缺乏约束的行为已经给

林银行带来了巨额损失,但由于这些损失没有

露,结果在

林银行内部,里森竟被看成是一个经营明星。在1994年12月,即

林

产的两个月前,于纽约举行的一个

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名

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还将里森当成

林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林伦敦总部的一位高级职员于1995年2月8

飞往新加坡,找里森及其班子核查

况。2月20

,东京地区总部的领导要求里森减少银行持有的

经指数期货,但谁也没有想到一个私设的账户88888正在给公司造成巨大的危害,到公司的内部审计有所觉察时,它的透支金额已超出公司的资本。
2月23

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

林银行的里森,无法继续隐瞒,只好携妻子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他们相继辗转文莱、马来西亚,最后抵达德国。1995年3月2

,里森和妻子终于在法兰克福机场被警察捉拿归案。这位曾被视为英雄的

后来被引渡到新加坡受审,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并在新加坡监狱服刑。
○

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一个银行的区级职员就能将一个世界级银行毁灭?对管理细节的忽略是导致这家古老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

林银行没有将

易与清算业务分开,竟然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

易员,又负责其

易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

易员清算自己的

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其

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但早在1992年3月,

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如下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的危险境地。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遗憾的是,这份报告没有受到重视。银行8月份的一份内部审计报告认为,尽管里森的做法有风险,他的部门将加速侵蚀

林期货的获利能力……但少了他,

林的期货业务就将缺少一个具有适当综合能力的

易员,即具有经验、关系、

易技巧和熟悉当地

况等品质的

。在新加坡,里森既是期货

易部经理又是清算部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自然给了里森瞒天过海的机会。

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

林银行总部曾派

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

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此外,他在新加坡有一批追随者。一位

易员说:“当所有迹象表明应当卖出时,他却把行

抬得更高,而本地的

易员都跟着他走。”每天开市前,所有的

易员都会打听里森将会如何做,然后学着做。他在新加坡的顶

上司对他是如此信赖,以至于放弃了对他的任何监察。里森用剪刀、胶水和传真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

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里森对

林银行总部报喜不报忧,将“88888”账户中累积的亏损隐瞒,只将获利的

易上报。1994年,在

林集团税前营业利润的3700万英镑中,有2850万英镑来自里森的套利业务,他因而被银行高层视为明星

易员,银行高层尽可能地满足里森的需求,使得原有的内部审计对里森失效。
1995年1月11

,新加坡期货

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

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

1000多万英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

林银行高层的怀疑。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

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

员受到法律惩处。
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

本

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

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

本坂神地震打击了

本

市的回升势

,

价持续下跌。

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巨额亏损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倒塌了。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