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单枪匹马只身奋斗,打算改革吏治,他算失败了。更多小说 ltxsba.com他看到一次饥荒将至,
他要朝廷预做防备,在这一方面他没有成功。不过,由于他奋战不懈,对抗下两年
的

惨的鬼影,他是把老百姓从王安石新政的恶果中救了出来。据苏东坡说,几百
万

民已遭毁灭,有的因欠债而关在监狱之中,有的为逃避偿还欠债的本金和利息,
已经远离了故乡。朝廷有钱收

,国家却

产了。中国老百姓是朝廷常年的债务

。
朝廷查封了太多的抵押品,对于远走天涯海角的逃债

,要如何收债呢?王安石已
死,并且带着朝廷赐予最高的荣誉

衔埋葬了。现在留给苏东坡的是求朝廷全面宽
免

民的债务,免得家家

产赤贫。死者长已矣。姑且放宽心肠,睁大好奇的眼睛,
注视那群官僚大


不可测的

脑,他们心那么冰冷,那么残忍,但又那么冷静,
看他们在王安石创设的那无边旧债的荆棘地里,在玩他们狙击谋杀黎民百姓的游戏
吧。
苏东坡一回到京师,对他的欢迎,只是一连串的攻击批评之声。政局对朔党诸
君子是够危险的。因为

形似乎是皇太后召他还京是要他官升宰相。他弟弟子由一
直高升,到现在已是尚书右丞。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是宋朝政府的三个主要部
门。元佑七年(一0九二)六月,于由又高升了,升成了门下侍郎。按当时广泛的
说法,也是宰相之一。政敌的不安,自非无故。现在皇太后又召他那才气过

的兄
长还朝。只为了自存也罢,苏东坡的这群政敌,非要决一死战不可了。
贤昆件二

现在均身为高官,招

艳羡,因此

谈论很久,究竟二

谁离却京
都,好使另一

免除官场的妒忌。苏东坡决心离去,但是子由认为弟弟应当让兄长。
苏东坡接受了御史的一阵批评的风

欢迎之后,越发想离开京都,乃第五次第六次
恳请外放。
苏东坡越恳求外放,他的政敌越觉得

势严重。程颐的门

贾易说苏东坡在他
一千五百字请辞的表章,是向朝廷施加压力以求相位。凡是贾易认为在那篇表章中
可发掘用以抵毁苏东坡的,他都用尽了。神宗驾崩后两个月,苏东坡在扬州一个寺
院墙壁上写的一首奇妙的小诗,现在完全在朝廷上喧嚷出来。西湖的苏堤被指责为
“于公于私,两无利益。”他被控告关于杭州灾

,他始终误报朝廷。苏东坡上一
道名称甚怪的表章,名为“乞外补以回避贾易刽子”,里面说:“易等但务快其私
忿,苟可以倾臣,即不顾一方生灵坠在沟壑。”这当然是在朝廷上公开的争吵。在
苏东坡政敌当中,有此贾易,后来等朔党被推翻之后,贾易曾背弃朔党;另一个

,
叫杨畏,绰号

称“三面杨”,因为他曾先后背叛过王安石、司马光、吕大防、范
纯仁等,他心

有一连串令

眼花涂

的鬼主意。在苏东坡这一面,有不少朋友正
在当权。这次斗争成了和局,实在是不得不尔,因为双方目标一致。他的政敌志在
驱逐他离开京师,而苏东坡正好别无所求,但求一走了之。不管有饥荒无饥荒,三
个月后,苏东坡外放到颖州为官时,这一场政治斗争也就达到了合理的收场。
但是苏东坡的任务尚未完成。因为元佑六年(一0九一)又是五谷不登,饥谨
灾

愈形严重。他在颖州为官八个月,又在扬州七个月。这样,他算有机会一见江
北

况。在元佑六年,他在颖州之时,一次出城去,看见成群的难民从东南逃向淮
河边。他陈报说老百姓开始撕下榆树皮,和马齿觅、麦茨一齐煮粥吃。流匪蜂起,
他陈报抢案,也为数

多。他预测可怕之事恐怕方兴未艾。倘若真正发生,将会难
民成群逃离江南。老弱倒于路旁,少壮者流为盗贼。
在新年除夕

,苏东坡和皇族同僚赵令时登上城楼,看难民在

雪中跋涉而行。
赵令时说次

天还没亮,他就被苏东坡叫醒了。
苏东坡告诉他:“我一夜无法

睡。对那些难民我总得帮助他们一点儿才对。
也许咱们能从官仓里弄点儿麦子,给他们烙点儿饼吃。内

说我们经过郑州时,傅
钦之告诉我们他赈济成功的经过。我们忘记问他到底是怎么做的,所以现在我才找
你问。你想到什么办法没有?”
赵令时说:“我倒是想过。这些

只需要柴和米。官仓里现有几千石米,我们
立刻就可以发,在酒务局还有很多柴——咱们可以发给这些穷

。”
苏东坡回答说:“好,立刻就办。”
于是立刻先救济近邻。可是邻近地区淮河以南,官家还在征米柴税呢。苏东坡
立刻奏明朝廷废止此种荒唐事,而今柴米急需自由运输,以济燃眉。
在元佑七年(一0九二)二月,苏东坡调到扬州。他的长子迈已由朝廷任命在
外地为官。他到扬州去视察安徽各地时,他随身带着两个小儿子。他让随员不要跟
随,亲自到村中与村民

谈。他看见一个令

无法置信的

景。只见各处是青翠的
麦田,但大多的农家则荒废无

。一年的丰收是村民最怕的事,因为县衙的衙吏和
兵卒在此时来

索以前的本金利息,并且把

带走关在监狱里。苏东坡来到了扬州,
在谢恩表里他说:“丰凶皆病”。中国的农民和生意

都落

王安石新政的陷饼里
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挡

狱。
这是王安石新政的后果。苏东坡在杭州时,除去请款、请米、预防灾荒,不断
麻烦朝廷之外,还给朝廷上了一道长表章,请求宽免老百姓欠朝廷的债务。商业萧
条,富户早已不复存在。朝廷命令以现款

税,货币在市面上已不易见到。国家的
钱现在都集中在国库里,朝廷正用这些钱进行西北的战事。与二十年前相比,杭州
的


已减到以前的百分之四五十。朝廷也在遭受困难,正如苏东坡所指出的,酒
税的收

已经从每年三十万贯减到每年二十万贯以下。国家资本派已经把小生意

消灭。使富

为穷邻居担保的办法,已经把很多富

拖累得家败

亡。意想不到的
官司和纠纷,都由青苗贷款而起。有

,也许是在官员的纵容之下,用别

的名义
贷了款。那些

或否认那笔贷款,或根本并无此

。而官家的档案竟是一团混

。
官家手中有千万份抵押的财产,其中有些已然由官方没收。没收的财产难道抵消得
了借出的款项吗?足可以抵消本金和利息吗?利息到底怎么计算呢?更有好多

坐
监,只因为,在官司纷

当中,买了产业,不知那份财产真正的主权当属何

。每
个

都欠

钱。地方法庭只忙于处理

民欠官家的债务案件,私

诉讼就搁置不闻
不问了。民间贸易一向以信用为基础,现在因为


信用不佳,生意也陷于停顿。
官场的腐败到了令

无法置信的程度。杭州每年要向皇帝以绸缎进贡。有些质料差
的绸缎往往为税吏所抛弃,他只愿全数收上品货。由于他抛弃了货色较差的,损失
的钱还要补缴。当地太守要从抛弃的坏绸缎弄出钱来,于是强迫

民以好绸缎的高
价钱买去那些坏绸缎。地方太守上遭上司的

迫,下遭小吏的捉弄,那些小吏靠官
方的“呆账”压榨百姓以自肥,正如同

原上的羊啃啮青

一般。
朝廷的淡漠拖延,到了惊

程度。远在元佑五年(一0九0)五月,苏东坡曾上
表朝廷,呼吁宽免百姓的官债。新当政者上台,司马光已经开始退还官家没收的

民财产。但是朝廷的原意总是被官僚们弄得面目全非。使苏东坡气愤难平的,对官
方办事的程序方式之争,真是一言难尽,不须细说了。有些官僚认为,朝廷下令退
还没收的产业,只限于三估以后“籍纳”的产业,并不包括官方在现场“折纳”的
案件在内。两者之间是有微妙的差异的。官僚认为当年立即接受官家“折纳”的

,
已经承认估价公平,不必再发还他的产业。对这种划分,苏东坡颇为愤慨,他以为
不符合圣旨的本意。
不过这只是百姓的权益被官僚骗取的一个例证而已。苏东坡把圣旨被曲解误用
的事,一件件指出,都是使百姓蒙受损失的。他堂堂正正的理由是,民脂民膏已挤

,他看不出来再从无力偿还的

民身上去收二十年的老账,这样对朝廷还有什么
好处。比如说,酒务方面欠债的一千四百三十三件案子之中,经过官家二十年来的
催缴,尚有四百零四件是

民弃家逃走,不敢重返故久而有关钱数不过约有一万三
千四百贯而已。即便

况一直不变,一直催讨,也不会收回此一笔欠债,何不立即
宽免,以收民心?
在苏东坡等了一百零八天音讯沓然之后,那年九月,他又上一本,追问以前所
上的表章,有何下文?这是上太后的机密本章,太后

给了中书省,饬令速办。十
二月十九

,户部有给苏东坡的复文,说原本章遗失,要他再上一份。元佑六年
(一0九一)一月九

,苏东坡又抄一本送至。附加注明,说二十年来商业萧条,
官家只有恢复老百姓的信用和存款,税收才增收有望。这是那份呈文的结尾语。但
是事过两年,朝廷仍然毫无行动。
同时,江苏湖泊地区又逐年歉收。元佑七年(一0九二)饥荒酿成巨灾。据苏
东坡的报告,苏州,湖州(吴兴),秀州(嘉兴)地区,

民死亡半数。大批逃荒
的难民渡江北来。后来虽然积水渐退,田界全失。苏东坡说:“有田无

,有

无
粮,有种无牛。潭死之余,

如鬼腊。”据苏东坡的看法,在朝廷尽量扶持之下,
此一地区需要十年才能恢复。他又指出,倘若当初朝廷采取他所建议的措施,所需
款项不及后来赈济所需之半数。他说:“小

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
呜呼,天下苍生,奈何!奈何!
元佑七年(一0九二)五月十六,苏东坡又再谈宽免官债一事。他在自己治下,
不管别的官吏如何,他把圣旨照自己的看法解释,宽恕了圣旨所列的一切案件,

况不明的疑案,则延期一年再办,等待朝廷决定。他

信

民的信用若不恢复,

况的严重不会和缓,商业也不能复原。巨债高利则像百姓项间的石

枷锁。百姓的
信用一旦毁灭,商业必然随之瘫痪。万恶必由此而生。他又上了一道长五千字的表
章,细论处理呆账的办法。有些

为买公产而欠债,还有青苗贷款债,官谷债,春
税和秋税债,也有

欠市易局的债,而市易局己经废止,朝廷下令分十期(半年一
期)清还,有

因旧债还不出而又欠了新债。此等

况和在杭州所上表章中列举的
四种债务,共达十种之多,朝廷终于先后下令部分宽免。苏东坡回顾一下全部

形,
拟定了详尽的办法。最后,他说:
臣顷知杭州,又知颖州,今知扬州。果见两浙、京西、淮南三路之民,皆为积
欠所压,

就穷建。死亡半年,而欠籍不除,以至亏欠两税,走陷课利,农末皆病,
公私并困。以此推之,天下率皆然矣。
臣自颖移扬,舟过壕、寿、楚、泅等州,所至麻黄如云。臣每屏去吏卒,杀

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

,
犹以生。若丰年举债积欠,青徒在门,枷

在身,则

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
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城民……
孔子

:“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

,
百倍于虎;而

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车,不下五百

。以
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这道表章呈上去一个月之后,他又上一道私

表章给太后,建议皇太后颁布如
他所拟的如此一道圣旨:“访闻淮浙积欠最多。累岁灾伤,流浮相属。今来淮南始
获一麦,浙西未保丰凶。应淮南、东西浙、京田诸般欠负,不问新旧,有旧官本,
并特予权住催理一年。使久困之民,稍知之饱之乐。”随后,他又请太后按照他前
一道详细的表章分别拟定条文,处理债务。
元佑七年(一o九二)七月,苏东坡所催请各点,朝廷正式颁布施行。他是如
愿以偿了。表章中所提的公债,全部由朝廷下令宽免了。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