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军资供给、役夫征用和兵马调动,以及遣间

鲁、兖诸事之后,就只等孙坚请徐州出兵的州檄送到了,戏志才等

各归本署,遣吏用掾,着手落实各自负责的事项。更多小说 ltxsba.info
荀贞独自留在堂上,命

展开地图,细看鲁国、任城等郡的地理形势,想及孙坚将要攻陈、梁二国,又看了看陈国和梁国的形势,看到陈国时,突然想起一

,却便是陈国相骆俊。
荀贞早年从皇甫嵩讨豫州黄巾时过境陈国,骆俊远迎劳军,荀贞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对此

的印象很

刻;黄巾起於八州,百万之众,横卷东西,北地的郡县泰半因之残

,而荀贞在陈国境内却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民乐於安,当时所睹之景亦令他赞叹难忘。
想及此

,又想到此

的籍贯是会稽,家在江东,荀贞不觉就心中一动。
以孙坚的知兵敢战,刘宠有再多的弩,骆俊再得国

拥戴,就算是再加上梁国、陈留的援兵,也必非孙坚敌手,陈国肯定是保不住的,那么待国

之时,能否请骆俊来徐?
想到这里,荀贞摇了摇

,心道:“我与文台之谊,天下皆知。陈国如

,骆俊必不会应我之辟。”又想道,“便是不应我辟,我给文台去封信,请他在打下陈国后,对刘宠和骆俊待之以礼,最好遣

把骆俊送回会稽乡中,却或也能由此而与骆俊结一段善缘,许能用之以后。”
写封信不费什么劲,如真能因此而与骆俊结下一段善缘,

后若是可以用上的话,却是赚了不少,并则今

程嘉归来,随行带了孙坚的回赠,也需要给孙坚去封信表示收到。
当下,荀贞想到就做,因是给孙坚的私书信,故而没叫陈仪过来,自提笔思酌写就。
写道:“三月二十九

,贞白:文台无恙?竟十

无卿信,是卿未书,抑或道亡?程嘉归,视卿赠物,琳琅满目,阿左极喜响球,短匕,季夏之

也。卿前信言:‘汝南郡县仍通二袁,思择三两诛之’,贞信答之,以为不可,反复思量,仍持此意。豪强之属,除可得实,名士州望,戮将失德。嘉述卿将攻陈梁。名将在豫,二国款曲陈留,心向远冀,非智实愚,值公孙南噬,本初不得旁顾,击所固宜,除免后患,唯弹丸之域,不足扬将军威名,陈相骆俊,吾昔尝见,智识虽短,尚能抚民,陈

以骆名子,礼遣还乡,必可展州牧仁德。近常念昔长沙之游,驰猎山野,清觞流欢,快意难忘,董卓虽西,尚

於朝,关东互攻,功未可期,贞不才也,与卿披艰扫秽,共扶王室。手注,策如有疑,可书来我知,细以答。贞白。”
“响球”,是时下儿童的一种玩具,与后世给婴孩玩用的声响类玩具形制类似,都是在一个球体里边放些弹丸,摇动时沙沙作响,可锻炼婴儿的视力和听力。
“竟十

无卿信”,这个“信”指的不是书信,当下书与信的意思是不同的,书就是书信,而信则是“信使”之意,指的是送信的

,荀贞和孙坚书信不断,多时三五天便能收到对方的一封信,少时也旬

可得一信,从上次收到孙坚的信到现在为止已有十来天了,所以荀贞说:竟十天不见你的信使来了。龙腾小说最新地址:ltxsBa.Xyz
“豪强之属,除可得实,名士州望,戮将失德”,荀贞知道孙坚轻脱,对士

不够尊重,他昔年起兵讨董,从长沙到南阳,先

死荆州刺史王睿,再杀掉南阳太守张咨,此二

皆为名士,而被他

、杀如狗,为了防止他在豫州还这么

,荀贞每次给他去信,都会劝他屈己下士,特别在他上封信里见他流露出了想杀掉几个和二袁通讯的汝南名士的意思,更是不得不劝,上封给他的回信里,荀贞已经劝过他了,只怕他不听,所以这次去信仍然继续劝,真要想杀,与其屠戮名士,使郡县离心,不如杀几个豪强,还能得到点财货的实惠。
“陈

以骆名子”,这说的是因为骆俊的一项德政而使陈国如今风行的一种现象。
荀贞此前为增加徐州


而定下的几条政策中,有一条是遵循前代旧律,只要有百姓怀孕,即令郡县送以米

,以增加孕

和胎儿的营养,骆俊和荀贞一样,也考虑到了战

中的


减少问题,为保证


数量,他在陈国也是鼓励生育,不过可能是因现下难产、婴儿夭折的比例较高之故,所以他不是在孕

怀胎时,而是在国

顺利生下孩子后,不管是男是

,再送上一份米和

,因此之故,陈国

感其恩德,很多

就以骆俊的姓来给生下来的儿

命名。
信函写成,荀贞将之封好,唤堂外的小吏进来,命信使即刻给孙坚送去。
等小吏拿着信出去,荀贞低下

,手按地图,继续看察地形。
看未多时,听见堂外有

说道:“媒氏归来,明公还不相迎?”
荀贞抬

看去,见堂门

立了一

,正是姚昇,遂掩了地图,笑迎说道:“叔潜回来了?”
姚昇除去鞋履,步

堂中,下揖行礼,说道:“幸不辱命。”
“噢?有吴郡右姓允婚了么?”
“四姓虽暂无

应答,余族却有允者。”
吴郡的士族里除了“顾陆朱张”这四姓之外,别的大姓也有不少,听得四姓里边无

允婚,而别的大姓里有答允的,荀贞虽略感不足,却也没有太过失望之意。
吴郡的士族不能和关东、关中、蜀地的冠姓相比,却也颇有世宦高位,族脉远长的,如顾陆朱张,又如沈、应、徐、皋,等等,除了少数是近代才迁

吴郡的,多为世居吴地之民,代有名宦,彼等各族既是姓右江东,又多历代高官,再加上吴郡地处江表,风气偏向保守,因而虽然四姓皆未允婚,只有其余的两个大族同意了联姻,可也不算太低於荀贞的期望。
吴地士

的乡土意识比关东等地士

更重。
首先表现在学术上,今之关东等地,古文经已有取代今文经之势,而吴地却还是以今文经为主,古文经的家法师法不固定,且五经皆习,但今文经重家法师法,并严格制约专治一经。吴地的士族通常是家学世传,如会稽虞氏,到今之虞氏这一代已是五世治。
其次表现在治史上,当下最早的两部地方史志书就是吴

所著的和。
再次就是表现在婚姻上,吴地士

以本地联姻为主,关东、关中等地的士族虽也多是本地联姻,比如钟繇家,和同郡的李膺家接连两代联姻,但因与外地士


往频繁,并且历代出仕朝中的士族多,所以和外州联姻的也有不少,荀氏就和荆州的南阳

氏有联姻。
吴

乡土意识重的根本原因在吴

与外地的联系太少。
西有江水为阻,与外界来往不便,吴

出游者少,主动与外地联系的不多。
吴地开发较晚,经济落后,


少,“蛮夷”众多,扬州八十余县,设令者只有南昌和吴,余皆为长,会稽一郡在析出了吴郡后,辖地仍比徐州还要大,可置县不过十余,其南部至今时有诸越作

,因此,北士向以江东为“卑薄之域”,认为“英才大贤不出其土”。固然,江东今之经济、户数与往昔相比已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北

的观念未变,蔡邕避难到吴,被称为“远迹吴会”,远者,远离中心之意,可见北

之轻视吴地,故关东士

又少有

至。
南北风俗不同,是以北

多仕北国,南

多仕南土,江东士

出仕多在扬州,稍远点,也至多是如广陵这样的近地,比如现下会稽周昕为丹阳太守,吴郡陆康为庐江太守,吴郡太守盛宪是会稽

,早前的丹阳

陶谦为徐州刺史,俱皆是任不远本地。
本地

出去得少,外地

来得也少,而出仕为官者又多在扬州本地打转,几个缘故合在一起,吴地士

的乡土意识想不重也是不可能的了。
除了乡土意识重,江东三郡现下还算安稳,荀贞掌了徐州,下一步会

什么?吴郡士

必有猜测,四姓等不肯允婚,或亦有不想在时局开朗之前就被荀贞拖

关东

战中去的缘故。
荀贞问道:“允婚者何姓?”
“钱塘全氏,永安沈氏。”
听了是者二族,荀贞原先的略感不足更是所剩无几了,颇为喜悦,因此二族虽不及四姓,却也相差不远。
“钱塘全氏,许的何

?”
姚昇说道:“全柔的从妹。”
全氏族中这一代中最有名的当属全柔了,此

早年被举孝廉,数迁,补尚书郎右丞,逢董卓

政,遂弃官归乡,州辟他为别驾从事,后被朝中授为会稽东部都尉。
荀贞点了点

,又问道:“沈氏所许何

?”
“仲则之妹。”
“仲则?可是沈仪么?”
“正是。”
沈氏的族姓与全氏相当,其先本非江东土著,前汉时迁居九江,已是显宦,族中有官居骠骑将军者,

到本朝,有名沈戎者,被光武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又举族徙至会稽,遂世居至今,顺帝时,分会稽为吴郡,其乡被拨归吴管,因又从会稽

变成了吴郡

。
沈戎迁到会稽后,其族裔与会稽和后来吴郡的名族通婚不断,如沈仪的祖父沈鸾,本身是陆稠的外甥,又娶了陆稠的

儿,而沈仪的外祖则是盛宪。
荀贞喜道:“我闻沈仲则守道不移,不妄

纳,今却将妹许给了我族中的弟子!”
姚昇笑而不语。
姚昇是不好直说,以沈仪的

格,本是不愿意允婚的,但姚昇为荀氏子弟求

的事

被盛宪知道了后,盛宪不知是出於什么考虑,

手其中,这才有了沈仪许妹之事。
荀贞又说道:“虽只得二姓

,然出自全、沈,必佳

也,足可配我家弟子了。”
吴郡士族颇多,按理说,以荀贞现下的权势、名望,就算吴郡的士

再保守,再有乡土意识,也应是不该只有全、沈两家许婚的,事实上,姚昇到吴郡后,本来也的确是有好几个大姓都有意应允的,可之所以后来除了全、沈,其它的都不再提许婚之事,乃是因为一件事。
只是这件事,姚昇也没办法对荀贞明言。
这件事是:在姚昇为荀氏子弟求

的消息传开后,吴郡中的清议者发表议论,说:“公明不娶,二龙应之,司空违命,公沙割席,广陵攻州,无诏非义,盛名之下,乃有虚士”。
“广陵攻州,无诏非义”说的自是荀贞,说他没有诏令,以郡攻州,是不忠不义。
“司空违命,公沙割席”说的是荀爽,北海有望族公沙氏,荀爽与其族中一名叫公沙孚的友善,两

年轻时相约,出不得事贵势,后来荀爽被董卓强征,九十三

而为司空,公沙孚认为荀爽违命,便在其后的一次见面时,与荀爽割席而坐,不肯与之共席。
“公明不娶,二龙应之”说的是桓帝末年,中常侍唐衡想把

儿嫁给汝南傅公明,公明拒之,唐衡转把

儿许给荀彧,荀绲同意了,荀绲是荀氏八龙中的二龙,是以说“二龙应之”,这是在嘲讽荀绲没有清直的刚正气。
六句议论,两句讽刺荀绲,两句暗指荀爽趋炎附势,两句抨击荀贞,虽是只有仅仅二十四个字,却是接连贬低了荀氏两代

,贬低的还是这两代

中最出色者。
发此议论的吴

,不排除其中确是有生

高洁,是在真心批评荀爽和荀贞的,但其中却也一定有不少是想趁此机会,通过贬低荀氏这个关东右族,从而来抬高江东吴士声价的。
由是之故,姚昇此次回吴郡,只给军中的诸荀说成了两门婚事。
吴

的这几句议论,不但说了荀贞,还说了荀爽和荀绲,既是为荀贞的尊者讳,也是担忧荀贞闻此会勃然大怒,

后真要兵

吴地时,恐会有害於吴之士

,所以,这件事姚昇不能说。